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从隐藏的阻碍性思维到建设性信念 家人们,你们是不是有时候会被一些想法困住,感觉前进的路上有看不见的阻碍?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在作怪。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七种把无益想法重构为有益想法的思维转换方式。 先来说说“我需要参与所有事”这个想法。我以前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觉得自己什么都得掺和一脚,结果忙得晕头转向,最后哪件事都没做好。后来我把这个想法转换成“我可以做任何事,但不能做所有事”,就像一个厨师,他厨艺再高,也没办法同时做满汉全席里的所有菜呀。这样就能认清自己能力的边界,避免精力过度分散。 还有“我需要马上完成它”这种念头。我有个朋友,每次接到任务就想立刻做完,结果经常忽略了事情的重要程度。后来他把想法调整为“我需要聚焦于真正重要的事”,就像我们在一堆珍珠里,得先挑出最大最亮的那颗。这样就能摆脱急于求成的心态,提升事务优先级管理能力。 “我知道我是对的”这种认知也很常见。在团队合作里,要是总抱着这个想法,就很难和别人好好协作。把它转变为“我的角色是帮助他人找到解决方案,而非总是给他们答案”,就好比老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这样能促进团队协作与他人成长,避免自以为是。 害怕“我不能犯错”也是很多人的困扰。我曾经就因为怕犯错,做什么都畏手畏脚。后来我把想法重构为“我的关注点是卓越,而非避免失败”,就像运动员,他们的目标是打破纪录,而不是不摔倒。这样就能摒弃对犯错的过度恐惧,以积极心态追求卓越。 “我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这种想法,往往忽略了个体差异。就像我擅长跑步,但让我去弹钢琴,可能就不如那些有音乐天赋的人。把它转换为“对我有效的方法可能并非对所有人有效”,就能尊重个体差异,不再执念于经验的复制。 “我不能说不”也是个大问题。我身边有个老好人,别人找他帮忙他都答应,结果自己累得不行。把想法调整为“我可以对一些事说不”,就像我们去购物,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买回家。这样能突破不懂拒绝的心理障碍,更好地掌控自身时间与精力。 最后,“我不属于这里”这种想法,会让我们产生冒名顶替综合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把它重构为“我在任何地方都属于这里”,就像一颗星星,不管在哪个星座,都有自己的光芒。这样能克服冒名顶替综合征,建立自我认同,自信展现自我价值。 家人们,这些思维转换方式能帮助我们突破心理阻碍,培养更具建设性的信念,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实现更好的自我管理与成长。
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