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是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侧岷江上的大型无坝引水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供水等综合功能,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支撑着成都平原及周边8市41县约1165万亩农田灌溉和3000万人口的生活生产用水,是四川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 历史背景与工程构成 都江堰始建于战国秦昭襄王时期(公元前256年),由李冰父子率众修建,历经2280余年持续使用,是现存最古老且唯一留存的无坝引水工程。工程主体包括: 鱼嘴分水堤:自动分流岷江水,枯水期六成入内江、四成入外江,洪水期反之。 飞沙堰溢洪道:利用旋流原理排沙,洪水期排沙率可达98%。 宝瓶口引水口:控制进水流量,结合卧铁标记淘滩深度,保障内江水量稳定。 功能与作用 都江堰以灌溉为核心,兼具防洪、供水、发电、生态保护等综合效益: 灌溉与供水:覆盖岷江、沱江、涪江流域,灌溉面积1165万亩,年均供水量80亿立方米,支撑四川全省1/4粮食产能和1/3人口。 生态与发电:无坝设计减少生态破坏,年均向成都提供生态用水7.9亿立方米;渠系电站年发电量约75亿度,可满足777万人用电需求。 防洪减灾:2024年夏季累计供水超7.4亿立方米,缓解四川高温干旱。 文化意义与现代管理 都江堰是中华水文化瑰宝,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代表“道法自然”的治水智慧,其放水节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管理依托数字孪生系统实现智能调度,2023年获“节水型示范灌区”称号,2025年灌溉面积达1164.7万亩,并通过毗河供水工程扩展至川南经济区。1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