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2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60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3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66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53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4: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3: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9: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1
00:00 / 03: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河南高考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人 #985院校 高考是普通人实现上升的最公平的通道。随着这条通道变得越来越拥挤,高考背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本质便暴露在公众面前。 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由来已久。但你可知道,河南在过去并不算是一个教育十分落后的省份。河南教育资源能落到今天的地步,更多的是由于历史原因。河南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其与清华学堂、南洋公学并列为中国三大欧美预备留学学校,当时的河南大学实力强劲,是国内知名高校之一。 1948年河南汇聚精华力量,宣布创办中原大学。但不久后,为了支持中南地区核心城市武汉的发展,中原大学自愿将院系重新划分,大量院系迁往武汉办学。这其中,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与河南大学财经学院共同组建了如今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私立华中大学组建了如今的华中师范大学;后来中原大学部分院系又与中央民族大学部分资源共同组建成为今天的中南民族大学。 这之后便是著名的1952年院系调整。这次院系调整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高校工科实力薄弱的问题,满足了新中国工业建设的人才需要,奠定了中国高校未来的雏形,但也客观上造成了中南六省中,湖北一家独大,河南、湖南、江西、广西、广东高校较少的现状。为此,河南高校付出了巨大代价,从此,河南大学几乎消失,河南高等教育遭受重创。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句极尽夸张且不合理的名言背后,却是河南无数寒门学子的无奈。如果你问我,是否赞同河南高考这样极致内卷内耗的教育模式?我会说不赞同。但如果你问我,是否赞同让自己的孩子为了一纸录取通知书而早出晚归,加入内卷大军?我会说,我赞同。如此矛盾的两个答案,却是河南千万学子的父母的共同想法。 那些早上5点起床,晚上10点下课的孩子,他们就不知道累吗?那些整日操劳的学生家长,他们就不知道体谅自己的孩子吗?事实上他们都知道,但他们更清楚,河南高考这条残酷、疯狂到匪夷所思的道路,已经是他们想要出人头地的最佳也是唯一的选择了。 高考之路,说是学习,更像是修行。河南学子像是一个个苦行僧,他们拿自己的大学梦鞭策自己、麻痹自己、说服自己在这拥挤不堪的独木桥上继续走下去。那些在课桌前背书的孩子,无一不天真的相信,只要考上大学,一切都会好起来。
00:00 / 04: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