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家市值超5万亿美元企业诞生 英伟达的发展历程 英伟达的算力帝国崛起 1993年,黄仁勋与两位联合创始人在加州一间小办公室里立下了“打造最快3D图形处理器”的誓言。那时的他们或许没想到,这家初创企业会成为AI革命的引擎。 1999年,英伟达推出GeForce 256,首次定义了GPU概念。这款芯片每秒能处理1000万个多边形,让游戏画面从马赛克跃升为电影级,公司年营收也冲上3.7亿美元。 真正的转折点在2006年。黄仁勋力排众议推出CUDA并行计算平台,他断言GPU的并行架构将成为通用计算的未来。这一步为10年后的AI爆发埋下了伏笔。 2012年,深度学习革命引爆。研究人员用英伟达GPU训练AlexNet模型,在ImageNet竞赛中准确率飙升超10个百分点。全球AI实验室开始疯狂抢购英伟达GPU,黄仁勋的预言正在成真。 2016年,英伟达推出首款AI超级计算机DGX-1,单机架算力达170 Petaflops。同年,公司营收突破50亿美元,股价年内暴涨200%,游戏显卡公司正式变身AI算力巨头。 2023年5月,英伟达成为美股首家万亿美元市值芯片企业。此时数据中心业务季度营收已超42亿美元,超越游戏业务成为核心支柱。AI时代,算力就是硬通货。 2024年,生成式AI需求爆发。英伟达2023财年营收达609亿美元,净利润297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6月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13天后升至3.4万亿美元,首次超越苹果登顶全球。 2025年,狂飙继续。7月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10月冲上5万亿美元——从4万亿到5万亿仅用不到4个月。Blackwell架构GPU供不应求,上半年营收破1000亿美元,预定量远超预期。 在2025年GTC大会上,黄仁勋宣布与诺基亚达成10亿美元6G研发合作,推出融合量子计算的NVLink技术,展示下一代Vernon Rubin超级GPU,单机架算力达100 Petaflops,是初代DGX-1的100倍。 面对AI泡沫质疑,黄仁勋硬气回应:“我们正在使用所有这些AI模型,客户付费意愿明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将达7万亿美元,而英伟达正站在浪潮之巅。 从游戏显卡到AI算力核心,英伟达完成了史诗级转型。CUDA生态系统拥有超400万开发者,Blackwell架构GPU性能领先一代以上……#英伟达#黄仁勋#ai#算力#芯片
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为什么? 10月29日英伟达股价涨2.99%,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创造新的历史记录。据《财经》特约撰稿人金焱发自华盛顿的报道:英伟达市值从4万亿美元升至5万亿美元仅用113天,今年股价累计上涨54%,2022年底以来累计涨幅超1300%。 英伟达市值飙升原因有三:一是合作与订单利好,获5000亿美元AI芯片订单,与诺基亚、三星等达成合作,斥资10亿美元成为诺基亚最大股东,联合推出支持6G的电信计算平台,还与Uber、礼来等合作拓展AI应用场景;二是技术迭代领先,下一代超级GPU完成实验室测试,预计明年或更早量产,同时有新技术实现量子计算与GPU超算互联;三是业务布局多元,将为美国能源部建造七台超级计算机,新的超级计算机还将覆盖通信、超算、自动驾驶等多应用领域。 AI产业中,英伟达以加速计算和GPU技术为核心,应用平台支撑多行业智能化转型,推动AI从概念走向商用,黄仁勋反驳AI泡沫论。美国所指6G是融合AI的新一代通信技术,英伟达通过技术合作助力美国抢占6G基础设施全球领导地位。 华尔街超90%分析师给予“买入”评级,平均目标价仍有7%上涨空间。英伟达已从芯片制造商蜕变为全栈AI基础设施供应商,持续领跑全球AI与通信技术融合发展。它的发展令人震惊,也极具启发。中国AI芯片公司也在加速发展中,中美AI产业的技术和应用竞争,引领全球。 特别提示:上述分析讨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英伟达 #投资需谨慎
00:00 / 06: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3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