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4
00:00 / 18: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25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5: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高炳宏6月前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皇权集中的关键一步 历史背景 明朝建立之初,沿袭了元朝的制度,设立了中书省,以丞相统领百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丞相权力过大的弊端逐渐显现。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就流露出对西周“天子总六官,六官总百执事”的羡慕,但建国之初,他不敢贸然废除幸相,只是采取了削弱相权的做法来维持皇权的高位。明太祖朱元璋深感丞相权力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当时,社会经济逐渐恢复,政治局势趋于稳定,但丞相胡惟庸却结党营私,独断专行,严重挑战了皇权的权威。 主要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 出身贫寒,历经磨难,最终建立了明朝。他具有雄才大略,同时也猜忌多疑,对权力的掌控欲望极强。 胡惟庸 定远人胡惟庸,算得上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早在1355年便投了当时还是大元帅的朱元璋,跟着太祖一起“打”天下。一路从元帅府奏差做到明朝宰相。随着权势的增大,胡惟庸开始骄横跋扈,独断专横。一时权倾朝野的宰相,引起了朝臣的不满和朱元璋的猜忌。 事件经过 洪武十三年(1380 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丞相胡惟庸九族,同时借机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 胡惟庸的专权和不法行为成为了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导火索。朱元璋借机大肆清算胡惟庸一党,牵连众多官员。这一行动不仅铲除了胡惟庸及其党羽,更重要的是为废除宰相制度铺平了道路。 废除宰相制度后,朱元璋亲自处理政务,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但这也使得皇帝的工作量剧增,为后来内阁制度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对后世的影响 .加强皇权 废除宰相制度使得皇权高度集中,皇帝成为了国家的最高决策者,有效地避免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行政效率问题 皇帝个人精力有限,难以处理繁多的政务,导致行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内阁制度的兴起 为了分担皇帝的政务压力,内阁制度逐渐兴起。内阁大学士虽然没有宰相之名,但在一定程度上行使了部分宰相的职权。 .政治格局的变化 废除宰相制度改变了明朝的政治格局,使得官员之间的权力制衡更加复杂,也为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斗争埋下了隐患。 总之,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对明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举措在加强皇权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为后世的政治制度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历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历史古迹 #历史影像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