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37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17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92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2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小啰号4天前
在 31 岁这年,我独自去看了心理医生。 失业、无存款、大龄单身,这些标签像沉重的枷锁,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家人眼里,这些标签足以让我成为被指责的对象:"你凭什么抑郁?" 每当听到这句话,我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疼。 但我的内心早已千疮百孔。在无数个失眠的夜里,望着天花板从漆黑到泛白,我终于明白:拯救自己,比迎合所有人的期待更重要。这个认知是我迈出了求助的第一步 —— 我预约了福州台江医院心理科的号。 走进诊室时,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诊室很安静,但当我说完所有的不安与痛苦后,张桂兰老师轻轻地说: "你知道吗?能独自走进这里,已经证明你比想象中更勇敢。" "失业不代表失败,单身不是缺陷,没有存款只是暂时的状态。但这些都不该成为否定自己价值的理由。" 她的话语很平静,却字字敲击在我的心上。 "抑郁不是软弱,而是你坚强了太久。那些指责你不该抑郁的人,或许永远不懂,正是这些标签带来的压力,一点点消耗着你的能量。" 张桂兰老师说,我需要学会把 "我该怎么办" 换成 "我现在需要什么";把 "别人会怎么看我" 换成 "我怎么看待自己"。这个转变看似简单,却像在我心里点亮了一盏灯。 离开诊室时,我拿着张桂兰老师开的药方,还有一句让我泪流满面的话: "记住,来看病不是认输,而是你终于决定站在自己这一边。" 这句话像温暖的拥抱,让我在回家的路上不住地回味。 现在的我依然失业、单身、没有存款,但我不再为此感到羞耻。因为我知道,在成为任何角色之前,我首先要成为健康的自己。 #强迫症 #抗抑 #精神分裂 #福州台江医院心理科公众号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在心灵角落,唤醒沉睡的自己 翻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时,我总忍不住将自己代入那个浑身是灰、耷拉着脑袋的蛤蟆先生 —— 就像他被抑郁裹挟,觉得 “生活毫无意义” 一样,我也曾在无数个深夜里,被焦虑和自我否定压得喘不过气。可跟着蛤蟆先生走进苍鹭的咨询室,看着他从沉默躲闪到敞开心扉,我忽然在这个童话故事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疗愈力量。 这本书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用生硬的心理学理论说教,而是将疗愈过程藏进了温柔的对话里。苍鹭从不说 “你该怎么做”,而是一次次追问 “你感觉怎么样”“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当蛤蟆先生抱怨 “都是父亲的严厉让我变得懦弱” 时,苍鹭没有附和,而是引导他看见:成年后的自己,早已拥有选择的权利;当蛤蟆沉浸在 “我真没用” 的自我批判中时,苍鹭帮他发现:那些否定的声音,不过是童年 “挑剔型父母自我状态” 的延续。这些对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也曾有过的逃避 —— 总把自己的困境归咎于他人,却忘了自己才是人生的主人。 最让我泪目的,是蛤蟆先生的蜕变。从第一次咨询时忍不住哭出声,到后来主动探索内心的恐惧;从觉得 “自己的人生被别人掌控”,到坚定地说 “我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他不是突然变得强大,而是在一次次与自己对话中,慢慢唤醒了内在的力量。就像他重新打理荒废的庄园,看着杂草被清除、鲜花重新绽放,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心里那个荒芜的角落,开始有了微光。原来疗愈从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像播种一样,需要耐心等待,需要允许自己慢慢来。 合上书页,我轻轻抚摸着封面上微笑的蛤蟆先生,忽然想起苍鹭说的那句话:“能帮你的人只有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本书没有给我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却给了我直面内心的勇气。它让我明白,每个人心里或许都住着一个 “蛤蟆先生”,会迷茫、会脆弱、会自我怀疑,但只要愿意停下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就一定能在心灵的角落里,唤醒那个沉睡已久、充满力量的自己。往后的日子,我想带着这份勇气,像蛤蟆先生一样,慢慢打理自己的人生,让心里的花园重新开满鲜花。#读书分享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