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4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学校 “学校”一词,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学”,是学习、效法之意;“校”,则有校正、校准之义。《礼记·学记》中曾载有“大学”“小学”等教育制度:古时小学为七年制,侧重德行教育,教授礼仪与道德规范;大学为九年制,重在修身与治世之道。可见,学校自古便是修德与修智并重之地。 从字源上看,“学”在甲骨文中像一个人坐于屋下,头戴羽冠,象征在屋内学习礼仪与技艺,其本义为“效法”“学习”。而“校”字的甲骨文原象为古人以木枷约束犯人双足的形象,引申为“比较”“校正”“辨别是非”。这说明“校”之本意在于以约束为度、以比较为明、以修正为进。 由此可见,“学校”并非单纯的授业场所,而是学习、比较、修正自我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心性的修炼场。 在现代社会,学校的表面意思是人们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然而,它的存在意义远不止于此。每个人的人生中,几乎都离不开“学校”的阶段——它构成了社会结构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人生观与价值观塑形的关键时期。 遗憾的是,现实中有些人走出校园后,并未学得真知与德行,反而带着偏见与仇恨离开,甚至让这种情绪影响了一生。这正是学校教育偏离本源的体现。当然也不排除是有些势力刻意把人搞成这样以便于管理。 学校应当是引人向善、导人求真的地方。无论是科学的真、道德的真,还是心灵的真,都应通过“学”去发现,通过“校”去验证,而非灌输仇恨与斗争的思想。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填满头脑,而在于点亮心灵。 “学”以求真,“校”以正己——这,才是“学校”二字的本义。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