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闵贤集,又名闵子铺集。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明清时期,就是闵子乡治所在地。 据八六版《宿县县志》介绍:宿县称州时,曾划分七乡,闵子乡在州治正北。 民国初年(1912年)撤宿州设宿县,划分十六区,归一区管辖。 1958年,闵贤隶属曹村人民公社。 1985年,闵贤乡属曹村区管辖。 古宿州二百集市中,有闵贤集。 闵贤集隶属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著名景点有:闵祠、固台寺、符离大道、中华孝文化风景区。闵贤曾为明朝三大社仓(粮仓)之一。宿州古八景之一的“闵墓松风”就位于闵贤集北约四公里。 据1537明嘉靖《宿州志》卷一 地理志,坊乡载:“闵子乡在州治北,管图六,集五:…闵子铺集…”。位列其中。 1596年明万历《宿州志》與地志  山川载:“骞山,即闵子骞之骞山,在闵子墓左”。 万历《宿州志》坊乡载:“闵子乡在州之北 管图六,集五…闵子铺集…”。排列第四。 1718年清康熙《宿州志》與地志  坊乡载:“闵子乡在州之北,管图六,集十一,…闵子铺集…”。位列其中。 康熙《宿州志》铺舍载:“闵子铺”在州北。 1889年清光绪《宿州志》與地志 山川载:“骞山,距城八十五里。在闵贤集…”。 光绪《宿州志》與地志  坊乡载:“孝乡在州东北,管图八。子乡在州北,管图六。今合为一乡,名子孝乡。闵贤集,至城八十里”。 光绪《宿州志》…寺观载:“固台寺,在闵贤集。有固台泉,溉园数顷”。 闵贤集,因闵子骞为孔子七十二贤徒 ,明清列为二十四孝之一,而得名。 欢迎各位老师、学者交流纠错!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0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32
珍味人生11月前
随我同行,庄庄有故事! 朱仙庄,位于宿州市埇桥区东部,距离市区约二十五里。据八六版宿县县志记载:宿县称州时,曾划分七乡。宿州东部隶属闵孝乡管辖,在长淮卫为兴卫村辖。 民国初年,撤宿州设宿县,划分十六区,朱仙庄随同三铺集隶属大店区辖。1958年朱仙庄隶属三铺人民公社。1979年,隶属三铺区三铺乡管辖。1985年宿县划分十六镇区、八十七乡镇,当时撤三铺区设立朱仙庄镇。朱仙庄镇辖三铺乡、二郎乡、新河乡、后场乡,镇办事处等。 据史志记载:宿县原辖二百集,清同治三年,拨十九集入新置涡阳县。 1950年,拆分宿县西部新建濉溪县,宿县还有六十二集,其中有三铺集、二铺集,没有朱仙庄集市记录。1889清光绪《宿州志》卷四 與地志三  古迹记载:“刘家阙,在州东二十五里。隋筑堤时,正经刘氏先茔,而刘方贵显。语当事者于其茔西向南,曲其茔东,复向北曲,递如弓形,约八九里。因名刘家阙。刘氏自汉、晋累世簪缨,其先茔元、明有碑碣,今漫灭无存”。由此推断:朱仙庄位置就是在古刘家阙遗址区域。 经查阅相关资料,以及走访当地老人传说:明朝时期,当地有儒生朱生,为人善良、厚道且有医术。曾在刘家湖(刘家阙)方圆几十里,为乡邻把脉治病。后因连年大旱加上瘟疫流行,朱生看到底层民众无钱买药治病,便开始变卖家产为乡邻乡亲买药治病。善举得到了当地民众赞誉。因他医术精湛,民众称为“神仙一把抓”,亲切喊他朱先生。所在村庄成为“朱先生庄”。随着时间推移,简称“朱仙庄”至今。 另一说,千年之前的此地,因地处古汴河下游,地势低洼成为湖泊,有武状元路径此地,看中此地是风水宝地,随在此高地建宅入住。斗转星移,明朝正德年间,有朝廷高官看中此地,便买下安葬先人。 朱仙庄成集历史不长,其前身为宿县三铺人民公社管辖,政府驻地三铺集。三铺设区时,政府驻地仍在三铺集。1984年6月,宿县大规模区划调整,又因朱仙庄煤矿开采,工人村建成。随撤三铺区成立朱仙庄镇。镇址迁至朱仙庄村。 欢迎交流!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8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4
00:00 / 04: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5: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43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8
00:00 / 1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1
00:00 / 1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