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5: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70
00:00 / 17: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地理科普--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红层雕琢的自然奇观 丹霞地貌是中国特有的地貌类型,以赤壁丹崖、峰林峡谷为核心特征,因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而得名。它不仅是地质演化的活教材,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罕见的自然与文化双重瑰宝,分布于中国 28 个省区,其中以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甘肃张掖等最为著名。 核心定义与地质基础 丹霞地貌的核心是 “红层” 与 “侵蚀” 的完美结合。红层指的是中生代至新生代沉积形成的红色砂岩、砾岩地层,这些岩石富含氧化铁,经过长期氧化作用呈现出红、橙、黄等暖色调。 形成丹霞地貌需满足三个关键条件:一是有深厚的红层沉积,多形成于古湖泊、河流三角洲等沉积环境;二是地壳间歇性抬升,让红层暴露于地表;三是长期的流水侵蚀、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对红层进行雕琢塑形。与喀斯特地貌的溶蚀作用不同,丹霞地貌以物理侵蚀为主,因此保留了更多层理分明的岩石结构。 演化过程与典型形态 丹霞地貌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地质过程,跨度可达数千万年。 初始阶段,红层在地壳抬升后,受断裂、节理影响形成破碎带;随后流水沿破碎带下切,形成深切峡谷和孤立岩峰;接着风化作用不断打磨岩石表面,重力崩塌塑造出陡崖、石柱等形态;最终随着侵蚀加剧,岩峰逐渐缩小,直至被夷为平地,完成一个完整的演化周期。 典型的丹霞形态丰富多样:赤壁丹崖是最核心的标志,陡峭的红色崖壁垂直高度可达数百米;峰林地貌由密集的石峰组成,如湖南崀山的 “辣椒峰”;天生桥是岩石被双向侵蚀后残留的拱桥状结构;还有一线天、丹霞洞穴、峡谷等景观,共同构成了绚丽的地貌画卷。 分布特点与世界价值 中国是丹霞地貌的主要分布区,占全球丹霞总面积的 90% 以上,形成了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完整分布谱系。南方丹霞如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受湿热气候影响,流水侵蚀强烈,峰林峡谷景观密集;北方丹霞如甘肃张掖、青海坎布拉,气候相对干旱,风化作用显著,地貌更显雄浑壮阔。 2010 年,“中国丹霞” 组合申遗成功,包括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六个片区。其世界价值在于,完整展示了红层地貌的演化过程,为全球地质研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样本,同时兼具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生态多样性,成为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动画 #科普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