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7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9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9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3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14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孩子经常摔跤脸先着地,真是感统失调吗?培养这2种能力很重要 很多孩子经常摔跤,而且总会脸先着地,非常危险。 这个问题的根源往往与孩子的感统发展和肌肉力量相关。 首先,感统发展不成熟的孩子非常容易摔跤。TA走路常常需要低头,走楼梯抬脚总是很慢很小心,因为TA不能很好地判断自己的脚抬得有多高,对身体姿势和动作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弱。 其次,肌肉力量不足,特别是腿部肌肉、核心肌群不够强。这也会让孩子走路像“晃”、跑步像“飘”,从而影响整体的稳定和协调性。 第三,很多孩子的屈髋屈膝能力很弱。摔跤时无法做到手先撑地,为为头部和身体形成缓冲保护,就会身体和脸一起着地。这类孩子,有时坐小椅子会特别容易向椅子的一边倒。而屈髖屈膝能力弱的主要诱因是,这类孩子在婴幼儿阶段被成人抱得太多、爬得太少。 家长可以如何要引导呢?主要通过培养预防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两方面着手。 预防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孩子的核心力量、平衡能力和提升感统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指一旦发生摔倒情况,孩子对自己身体的保护反应能力,即屈髖屈膝,第一时间用手撑地的能力。 对于2岁以前的幼儿,我们需要多给孩子创造机会,锻炼“预防能力”,增加TA在地面自由活动的时间,减少婴儿车的使用。比如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游戏,包括:爬行、荡秋千、滑滑梯、走台阶、捡球和投球的游戏。 对于超过2岁的幼儿,我建议你多带着孩子一起练习“跳”,这既能培养预防能力,又能培养自我保护能力。会跳的孩子,其大脑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更强。一旦摔倒,身体会第一时间根据大脑的指示做出自我保护机制。 我们学校很重视“跳”能力的培养,经常开展跳的体能活动和游戏。9-14个月的幼儿我们每天会鼓励孩子多爬行;15-23个月的幼儿会在感统在器械的辅助下练习蹲、跳和增强腿部力量;2岁及以上孩子会进行各种跳的游戏,学小兔子跳跃不同高度的障碍物等。根据我们的数据统计,连续2个月每天练习跳后,我们学校孩子们摔倒的次数都比之前降低了85%。 而且跳能让幼儿更快乐更自信。从幼儿心理发展学角度看,跳是调节情绪、建立自信的有效方式之一。首先,重复的动作和有节奏的跳可以释放精力,舒缓神经系统,身心愉悦。其次,练习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孩子会发现原来成功是需要反复尝试才能达到的。TA会在不断挑战中体验到努力后的成就感,逐渐建立勇气与自信,形成积极的成长循环,变得更开朗,更敢于面对新挑战。 #感统失调#感统训练#宝宝学走路#学步#母婴
00:00 / 04: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