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1
回想小时候放风筝的童趣场景,我们又回到童年时代。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意:春草生长,黄莺飞舞,正是农历二月的早春时节。杨柳枝条轻拂堤岸,仿佛沉醉在朦胧的春雾中。孩童们放学后早早归家。急忙趁着东风放起风筝。 赏析: 主题思想。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活动的结合,表达对乡村闲适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童真童趣的欣赏。隐含着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与喧嚣尘世形成对比。 艺术特色。动静结合:前两句写静景(草、杨柳),后两句写动景(儿童、纸鸢),画面鲜活。语言浅白:用词通俗易懂,却意境深远,符合“诗中有画”的审美传统。季节感强:通过“二月天”“东风”等词,精准捕捉早春的时序特征。 文化意象。纸鸢(风筝):象征自由、希望与童心,亦暗含“借助东风向上”的积极寓意。春烟:体现中国古典诗歌对朦胧美的追求,与“草长莺飞”形成虚实相生的意境。 创作背景。时代:清代晚期,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借乡村之景寄托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作者:高鼎生平记载较少,但此诗被誉为“少儿田园诗”的典范,可见其观察细腻、情感真挚。 后世影响。本诗被广泛选入小学教材,因其语言明快、画面感强,成为儿童启蒙古典诗歌的代表作。“草长莺飞”成为描写春日的经典成语,融入日常语言。《村居》以白描手法、简练笔触、生动描绘了春日乡村的明媚风光和孩童放纸鸢的童趣场景,既有自然之趣,亦含人文之情。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风俗画,更传递出超越时代的生活美学——在平凡中发现诗意,在自然中安顿心灵。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4
非遗纸鸢设计 | 在有风的地方感受非遗魅力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纸鸢即风筝,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纸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据说是由墨翟(墨子)发明。 最初的风筝是用丝绸和竹子制成的,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如传递消息、测距和作为战争中的诱饵等。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更加坚韧耐用,纸鸢才开始普及,成为民间娱乐的工具。 💥纸鸢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代表着自由、梦想、希望和吉祥,常被用于庆祝节日、表达祝福和寄托思念。 不同地区的纸鸢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北京的沙燕风筝、天津的风筝魏、潍坊的杨家埠风筝等,都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 纸鸢的制作工艺融合了绘画、书法、剪纸、刺绣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许多纸鸢作品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次木木设计的纸鸢手工就是根据传统意义上的纸鸢进行创作而来的 一共设计了两种大款式: 印刷款:适合没有绘画基础的大小朋友,只需跟着视频步骤拼接就能完成一个很好看的纸鸢风筝啦 涂鸦款:适合喜欢涂涂画画的大小朋友,这款可塑造性高,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风筝哟 🪁纸鸢不仅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 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纸鸢产品设计,让更多的人了解纸鸢、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 让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纸鸢 #非遗风筝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手作体验 #沙龙活动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