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年人身体成熟了心理还很幼稚?在心理学中,心理成熟被定义为是心理健康的。而心理不成熟,幼稚化被定义为是心理不健康的。 那成年人心理幼稚化的大概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绪化,感情用事,不理性。做人做事做人做事以自认为或情绪为导向,需要及时满足,不按照现实的规则。 二、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强,离开了让他觉得有安全感的人,就会心慌难受。主要表现在情感不独立,生活不独立,思想不独立。喜欢道听途说,用外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或他人,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见解。 三、没有自己固定的自我定位,随着外界的需要而变幻着自我的角色。像一个演员,随着剧本的需要而自我定位。 四、没有理想、追求,随波逐流。又很在意他人的表扬和批评。 五、兴趣爱好低龄化,幼稚化,喜欢玩偶,看动画片、打游戏等等。 六。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对自己的能力和位置没有清醒的认识,想得多,做得少,没有反省功能。 七、注重外表,以貌取人,看重表面的虚荣,不重视自我成长,不看重内在的丰富和完整性。 八、好抱怨、喜冲动,把自己的情绪、错误归罪于他人,希望别人为他负责任。 以上是成年人心理幼稚化的、不成熟的一些表现,(不包含青春期的孩子)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9
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
00:00 / 0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运动是改善孩子专注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无论是孩子前额叶发育受损、感统失调、STNR发育不成熟,还是体质差等问题造成的专注力不集中,你会发现孩子最后都需要通过运动进行干预! 但是这里要注意,运动并不是单纯的选择某个运动项目,大部分有注意力问题的孩子,其实同时也存在运动障碍,他们在进行某项运动技能的学习时,也是一样会困难重重,花了大量是时间学不会,或者学得慢,无法获得成就感,很难有效达到运动所带来的效果。 我建议孩子的运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 进行身体各局部位置肌肉的力量练习,尤其是上肢力量和肩背部核心的练习,类似于小推车、仰卧起坐等动作。这是孩子维持好的坐姿、或者站姿最基本的身体因素,但是很多孩子在这个环节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实践中我发现有大部分孩子其实在这个方面提高后,专注力会提高很多。 2) 一定要注重运动的量和负荷,运动不要做成了只是单纯的做动作,一次运动要在半小时到1各半小时之间,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并且孩子运动时的心率要达到最大心率的60-80%(最大心率为220-年龄),对于很多孩子在学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如果他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学习,比如说像跳绳这种技能,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学习,而不是在正常的跳的话,那么很难达到运动本身带来的效果,或者是效果不值得一提。一周保持2-3次这种能真正有负荷和量的运动,你会发现坚持3个月左右孩子的精气神会明显好很多,经常运动的人对这一点会感受很深。 3) 5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结合STNR运动操,这个99%的人不知道,这套操本身是针对对称劲紧张反射动作不成熟的孩子要练的,但是实践中我发现这套操对于所有类型的注意力不集中都有效,因为它是可以刺激整个上肢手臂力量和上背部肌肉量,以及整个脊柱神经的运动,脊柱是人的中枢神经,通过施加压力的方式训练,可以快速提高神经细胞运动的效率。 4) 关于运动技能的学习,如果说孩子在某个技能上确实表现还不错,进步也比较快,那么可以选择,如果做不好的话,那我更加建议回归到基础的体能各项素质的针对性练习中,这样能跟有效。也避免孩子因为学不好技能而受打击。 所以关于专注力不集中,很多专家会建议我们运动,但是运动不是那么就简单的事,一定要方法和执行到位,才能真的改善孩子的专注力。#注意力不集中 #感统失调 #专注力练习 #干货分享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4
00:00 / 07: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7: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7: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孩子经常摔跤脸先着地,真是感统失调吗?培养这2种能力很重要 很多孩子经常摔跤,而且总会脸先着地,非常危险。 这个问题的根源往往与孩子的感统发展和肌肉力量相关。 首先,感统发展不成熟的孩子非常容易摔跤。TA走路常常需要低头,走楼梯抬脚总是很慢很小心,因为TA不能很好地判断自己的脚抬得有多高,对身体姿势和动作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弱。 其次,肌肉力量不足,特别是腿部肌肉、核心肌群不够强。这也会让孩子走路像“晃”、跑步像“飘”,从而影响整体的稳定和协调性。 第三,很多孩子的屈髋屈膝能力很弱。摔跤时无法做到手先撑地,为为头部和身体形成缓冲保护,就会身体和脸一起着地。这类孩子,有时坐小椅子会特别容易向椅子的一边倒。而屈髖屈膝能力弱的主要诱因是,这类孩子在婴幼儿阶段被成人抱得太多、爬得太少。 家长可以如何要引导呢?主要通过培养预防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两方面着手。 预防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孩子的核心力量、平衡能力和提升感统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指一旦发生摔倒情况,孩子对自己身体的保护反应能力,即屈髖屈膝,第一时间用手撑地的能力。 对于2岁以前的幼儿,我们需要多给孩子创造机会,锻炼“预防能力”,增加TA在地面自由活动的时间,减少婴儿车的使用。比如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游戏,包括:爬行、荡秋千、滑滑梯、走台阶、捡球和投球的游戏。 对于超过2岁的幼儿,我建议你多带着孩子一起练习“跳”,这既能培养预防能力,又能培养自我保护能力。会跳的孩子,其大脑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更强。一旦摔倒,身体会第一时间根据大脑的指示做出自我保护机制。 我们学校很重视“跳”能力的培养,经常开展跳的体能活动和游戏。9-14个月的幼儿我们每天会鼓励孩子多爬行;15-23个月的幼儿会在感统在器械的辅助下练习蹲、跳和增强腿部力量;2岁及以上孩子会进行各种跳的游戏,学小兔子跳跃不同高度的障碍物等。根据我们的数据统计,连续2个月每天练习跳后,我们学校孩子们摔倒的次数都比之前降低了85%。 而且跳能让幼儿更快乐更自信。从幼儿心理发展学角度看,跳是调节情绪、建立自信的有效方式之一。首先,重复的动作和有节奏的跳可以释放精力,舒缓神经系统,身心愉悦。其次,练习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孩子会发现原来成功是需要反复尝试才能达到的。TA会在不断挑战中体验到努力后的成就感,逐渐建立勇气与自信,形成积极的成长循环,变得更开朗,更敢于面对新挑战。 #感统失调#感统训练#宝宝学走路#学步#母婴
00:00 / 04: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4: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8: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92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