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6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9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7: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6
周末连着两个下午都在下雨,到处湿漉漉的。这样的天气,最适合蜷缩在角落里安静读书。于是,我一口气读完了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 这本书里有大地,有母亲,有鸡鸭狗兔,也有人的无辜与贪心、消灭与永恒。李娟的文字像雪山,像原野,读着读着,心里就生出一种平和安定。而她自带的幽默感,又总在某个瞬间轻轻托住生活的沉重,让苦痛不那么锋利。合上书时,我仿佛也触摸到了生命的坚韧,收获了久违的平静。 书中写到李娟母亲在乌伦古河南岸种下九十亩向日葵的故事。葵花苗刚长到十公分,就被鹅喉羚啃光;补种后再被啃,再补种,命运如出一辙。直到第四次播种,才终于迎来生机。李娟写这段时语气平静,可我的内心却像起了海啸——换作是我,大概早就放弃了。这是怎样的母亲啊,倔强、坚韧,像极了我们生命中千千万万个母亲的缩影。 读到这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我读高中时,她和爸爸工资都不高,家里却有两个孩子要读书——一个高中,一个大学,正是用钱的时候。于是,她在单位废弃的猪圈里养起了猪。除了上班、操持家务,她每天早中晚都要抽空去喂猪。母亲这个“职业”,仿佛永远没有退休的一天。 第四遍种子终于发芽,母亲带着鸡鸭狗兔住进了向日葵地边的荒野。她搭起蒙古包,伙食从简,用水困难,一切凑合。播种、浇水、施肥、打药、砍花盘、敲花盘……大多时候都得亲自上阵。为了凑钱请工人,她每天骑摩托车往返几十公里,回村里经营杂货铺,晚上再赶回葵花地。 李娟写她在夜色中等母亲归来,随着时间推移,那份等待变得庞大而寂静。说实话,读到这里,我的心也揪了起来——仿佛我也站在那片辽阔的黑暗中,担心着一个夜归人的安全。李娟的文字,就是这样让人不自觉地共情。 一位书友告诉我,今年七月她去了新疆伊犁,那里也有散养的牛羊,她也骑了马。她说,是因为读了李娟的书,才一直惦记着那个遥远的地方。 是的,一本好书,就是这样悄悄在我们心里种下一片原野。它或许不能带我们立即出发,却让某个远方,从此与我们有关。#李娟 #好书分享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4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