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6年10月,历经千难万险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实现胜利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结束。 此前,各路红军主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先后自南方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战略转移。他们以无比坚韧的意志,翻越雪山草地,穿越人迹罕至的荒原,突破敌军重重围追堵截,一路播撒革命火种。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率先抵达陕甘苏区后,为策应尚在途中、处境更为艰险的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党中央作出重要决策,指示红一方面军组成西征军,挺进甘肃、宁夏地区迎接兄弟部队。1936年10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抵达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一部胜利会合。10月9日,红军总部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进驻会宁县城。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主力亦在会宁东北的将台堡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三军会聚于会宁,是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壮举的辉煌顶点。这次会师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剿灭红军的企图,成功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核心力量与骨干精华。它标志着各路红军主力完成了从南方到西北的战略大转移,为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奠基在西北、开创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会宁会师犹如黑暗中的曙光,使历经磨难的革命力量从此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对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夺取全国胜利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会宁会师 #会宁会师旧址 #长征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
00:00 / 06: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3
00:00 / 2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岑巩凯本镇凯阳红军的传承与记忆——邓华宣的深情讲述 在岑巩凯本镇凯阳的寨上,一部关于红军的电影(1959年,一部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题材的电影“万山千山”上映,讲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苦历程和英雄事迹。)放映后,引起了深深的共鸣。特别是对于邓云安家族来说,这部电影仿佛唤醒了沉睡已久的记忆。作为红军英雄邓云安的嫡长孙,邓华宣在接受采访时,向我们分享了家族中流传下来的红军故事。 在观看了那部描绘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电影后,邓华宣的祖父深有感触地说:“那和我们那时候是一样的。”他回忆起电影中的一幕:一个背锅的炊事员在风雪中艰难前行,因为不能弯下腰而连人带锅被风刮走。这一幕让邓云安想起了他亲身经历的岁月。 电影里的镜头,让红军邓云安想起了那些年他们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背负着锅子的红军战士,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队伍的生存。 这份记忆不仅是邓云安家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整个红军精神的传承。如今,虽然岁月已经远去,但那份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依然在凯阳红军邓云安的家族中流传着。 在岑巩凯本镇凯阳的红军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也看到了红军精神的传承。(岑巩县思州文化研究会、贵州思州石砚有限公司、贵州银行思州石砚惠农站 张小平) #贵州银行思州石砚惠农站助推乡村振兴 #寻访红色记忆 **附:邓云安简历** 邓云安同志生于1902年2月,原籍四川省秀山县沙坪村人。 1932年逃荒来到贵州。 1935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抗日战争时期任运输队分队长、科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管理员、连长、运输队副队长、队长等职。 全囯解放后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一师加工厂副厂长。 1958年退休回岑巩凯本凯阳的家中。 1976年6月17逝世。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4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51
00:00 / 0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