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66
定风波·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等地任职。因“乌台诗案”受诬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诗词、散文、书画等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登峰造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艺术天才,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东奔西流四十年,命途多舛偏要活出个悲喜自在人。天才少年,诗酒自得,可劲得瑟,却老是倒霉。那些年头连他自己都觉得,这命,比手里那支毛笔还难使唤!苏轼活得比小说还戏剧:十二次贬谪,三十次调任,一生内卷到底,却生生把乱麻一般的人生拧成了文化脊梁。说他苦,也对;说他潇洒,也没错。可最了不起的是,纵有万千风浪,他始终没有低下高贵的头,在大地上写下“也无风雨也无晴”。一种坚信,一种执着,了不起的人生!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是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作者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作者却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作者最豁达 最乐观 最洒脱的一首词 治愈了无数人的失意 淡然接受人生中的风雨 才能迎来风雨后的宁静与喜悦 才能见到雨后的彩虹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被贬八次仍乐观豁达 不放弃人生 诗意哲思 不灭的魂灵 快哉人生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欣赏宋词。东坡这首《定风波》写与友人重阳登高,通过赏菊饮酒赋诗抒怀。既回应了杜牧《九日齐山登山》的诗意,又融入自身对人生的思考,展现豁达人生境界。 词的意思:同客人携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时头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古往今来有谁不老呢?数不清啊!没有必要像齐景公那样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 上片抒写登高赏菊,即景生情。首二句总明登高行踪,描绘江水倒映秋景,大雁南飞的画面,营造出清幽氛围。后三句感慨人生难得欢笑,以“年少”自比,强调保持年轻心态的重要性,借插菊的习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下片描述以酒助兴,进一步表现豁达超脱。前三句通过醉酒酬佳节抒时光流逝的坦然,夕阳虽落,亦是自然之美,无需怨恨。末三句直言衰老是自然规律,化用齐景公泣牛山之典,反其意而用之,体现对生死的超脱态度,不必为短暂人生而悲叹。 这首词以景入情,从江水、秋雁到夕阳,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慨交融相生。诗人巧妙借鉴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意,又融入自身感悟并赋予“泣牛山”旧典以新意,既含蓄又深刻。词中“谁不老”三字化个体生命为宇宙规律,将悲秋情结转为自然认知。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生死的深刻思考和积极态度。这首词不仅是苏轼个人心境的写照,也展现了宋代文人面对困境时的精神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每天古诗词#愿你重阳快乐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2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1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