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13: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学会拒绝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面对自己不想答应的事情,我们该怎样做? 1.不懂拒绝,容易委屈自己。害怕拒绝会让别人失望,怕被贴上冷漠小气的标签,于是不敢开口说不,最终再在一次次勉强中把自己逼进了疲惫的角落。 其实真正的善良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全力以赴给予他人帮助,而不是无底线的迁就。当我们为了满足他人而不断透支自己时,失去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还有内心的平和与自洽。不懂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反而会让自己身心俱疲,满心委屈。 2.学会拒绝,从正式拒绝开始。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拒绝,是 因为对拒绝本身存在误解。我们把拒绝等同于伤害,觉得说“不”就是冷漠的表现,却忘了拒绝只是一种选择,无关对错,更不代表我们失去了与人为善的本心。拒绝,有时是为了更好的成全,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拒绝从来不是冰冷的盾牌,而是温暖的界限。当我们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不把拒绝看作是负面的行为,而是看作一种合理的表达,才能真正卸下心理负担,让拒绝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能力,既不委屈自己,也不勉强他人。正式拒绝首先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我们不是万能的超人,总有顾不过来的时候,总有能力不及的领域。说一句“不”并不代表你不善良,而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3.学会拒绝,要学会正确表达。拒绝的艺术,在于用温和的方式传递坚定的态度,当你想拒绝时,可以试试带着理解和尊重,清晰地表达自己立场。 在表达拒绝时,最好能把共情与明确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先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需求,说一句“我知道你确实需要帮忙”, 让对方感受到被看见,然后再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避免让对方产生误解,最后如果可能的话给出一些可行的建议,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学会拒绝的过程,也是学会与自己和解的过程。当我们不再因为拒绝而内疚,不再因为说不而焦虑,就能在与他人相处中找到更舒适的平衡点。学会拒绝不是关上心门,而是在打开心扉的同时,为自己留一扇透气的窗,让阳光能恰到好处地照进生活。 从今天起,让我们不把拒绝看作是负面的行为,而是看作一种合理的表达。勇敢做自己。加油。#每日分享#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口才训练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好人病:你以为的善良,正在伤害你 上期投票结果出来, 大家最想看的,是这个——“好人病”。 说实话,我看到结果的时候笑了, 因为这个病,我自己也得过。 我年轻那会儿,总怕让别人失望。 别人求我帮忙,我嘴上说“不行”, 心里已经在盘算怎么挤出时间。 哪怕再忙,也要“做个讲情义的人”。 有时候连外卖小哥晚送了十分钟, 我都不好意思催—— 生怕显得我没同理心。 后来我才发现, 那不是善良,是不敢。 不敢拒绝,不敢得罪,不敢被误会。 我们被教育成“好人”, 但没学会怎么当“自己”。 有一次,一个朋友求我帮他写项目计划。 我连夜熬了三天,改完他连句谢谢都没说。 我当时还安慰自己: “没关系,他可能太忙了。” 直到后来他把我当成了“理所当然”, 我才意识到,这不是他的问题—— 是我没设界限。 所谓“好人病”, 就是把别人的舒适,放在自己的底线上。 你以为自己是体贴, 其实是帮别人消耗你。 真正的善良,不是毫无底线的付出, 而是有分寸、有自知。 能拒绝别人,也能心安理得。 能帮忙的时候真诚,不能的时候也坦然。 那种“非得让我难受你才舒服”的善良, 不叫善良,叫自我惩罚。 我现在学会一件事—— 别人着急的事,不一定是你的事。 你不需要每次都第一个冲上去, 也不用每次都“懂事”到牺牲自己。 人生的平衡,不在于帮了多少人, 而在于你能不能对自己够诚实。 互动: 本期是大伙投出来的《好人病》, 评论区我也看了不少, 有位朋友建议我—— “要不你开个吐槽栏目吧? 专门说点嘴碎但有理的事。” 想想挺对的,于是我新开了个栏目, 名字就叫 《碎嘴研究所》。 基调嘛,就是“嘴碎但有理,犀利不戾气”。 下期开始,我们试着聊点轻松的。 下期备了几个选题👇 1. 碎嘴研究所|《现在的人,太怕得罪人了》——嘴上说着“随意”,心里全是算计。这年头,不得罪人,反而成了最大的负担。 2. 人生实验室|《热爱会过期吗?》——关于兴趣、激情与生活的耐心。我们常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可有时候热爱一旦变成任务,连呼吸都开始变得疲惫。 3. 普通人类觉醒手册|《成年人崩溃的最高礼仪:假装没事》——我们嘴上说“没事”,其实那三个字,是成年人最隐蔽的求救信号。 4. 生活黑话词典|《“松弛感”,不是懒惰》——那些被嘲笑“不上进”的人, 也许只是比别人更懂得“生活感”的意义。 老规矩,投哪一个,您来定?#普通人类觉醒手
00:00 / 0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