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0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25
十三陵悼陵监村名由来 在明朝末年,局势动荡不安,那句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说的就是崇祯皇帝。崇祯虽怀着一腔报国热血,最终却无奈自缢于景山。他和周皇后去世后,因为当时政局混乱,遗体一直没能妥善安葬。好不容易才被运往昌平的皇家墓葬群,可谁能想到,运送途中竟然发现崇祯皇帝的头不见了!送葬的人急得团团转,一路来回找也没找到,只好连夜找工匠打造了一个金头代替。就这样,崇祯皇帝的遗体才算 “完整” 地葬入了思陵。 崇祯下葬的消息传开后,思陵附近的村民都知道陵墓里有个金头,这可让不少盗墓贼动起了歪心思。一开始,思陵村的守陵人很负责,盗墓贼根本没机会下手。但日子久了,看守渐渐松懈。有一天夜里,趁着月黑风高,盗墓贼偷偷溜进了思陵。第二天一早,村民们发现陵墓周围有挖掘的痕迹,守陵人赶紧检查,结果发现里面的宝贝被洗劫一空,最要紧的金头也不翼而飞。守陵人一边报官,一边四处寻找,找遍了附近的山山水水,最后还是一无所获。 这次被盗后,守陵人吸取教训,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守护好陵墓,他们把思陵村改名为 “盗陵监”,还立下了更严格的护陵规矩,防止剩下的陪葬品和皇后、嫔妃的陵墓再遭毒手。时间长了,“盗陵监” 慢慢叫成了读音相同的 “悼陵监”,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2017 年 4 月,崇祯皇帝所在的思陵又发生了盗窃案,这事儿引起了不少关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 “明十三陵” 的一部分,思陵这次被盗走的是 “石五供” 中的一对石烛台。想想崇祯皇帝也真是命运坎坷,去世几百年了还不得安宁。很多人都好奇,那么大的石烛台,盗墓贼是怎么偷走的?又打算卖到哪儿去?有人猜测,盗墓贼在动手之前,说不定早就找好了买家。#北京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明朝十三陵#昌平十三陵#大明文化帝王陵寝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6: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