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 #水乡客厅旅游专线 #城际铁路 #上海示范区线 #江苏 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 江苏段基本概况 根据此前公开的相关信息已经显示,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江苏段起自水乡客厅站南端,止于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八坼站。 根据此前规划,江苏段长度约为27km,时速为每小时160km。沿途共设置三个站点,即汾湖站、苏州南站和八坼站。其中,苏州南站为地下站,其余两站均为高架站。 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的江苏段选址于去年12月份公布。根据公示,江苏段选址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用地面积约46公顷,具体工程地点分别位于吴江区的黎里镇、经开区以及东太湖生态度假区。 关于其开工建设,此前就有苏州市民通过寒山闻钟咨询相关进度。对此,寒山闻钟回复:今年需开工建设。此次,随着江苏段初步设计报告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关于其将6月开工建设的消息也得以曝光! 所谓城际铁路,顾名思义,就是连接不同城市之间的铁路线路,但是与高速铁路不同的是,城际铁路主要服务于城市之间的中短距离出行。 作为一条城际铁路且位于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都市圈,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被定位兼顾区域城际和沿线市域客运功能且提供高品质出行服务的都市圈城际铁路。 沪苏嘉城际铁路 基本概况 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江苏段是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起点位于上海示范区水乡客厅站(上海段),经吴江区(也就是江苏段)与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共线至南浔站(浙江段),建成后将极大加强上海、苏州和浙江间联系,同时极大方便沿线居民的出行。 此外,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又是沪苏嘉城际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沪苏嘉城际铁路最早于2022年在浙江嘉善开工建设。 沪苏嘉城际铁路全长大约为170km,东起上海虹桥,南至浙江嘉兴,西至苏州吴江。全线由以上三段组成且在水乡客厅站交会。沪苏嘉城际铁路总投资约940亿元,根据规划,建设工期为6年。 沪苏嘉城际铁路的建设,极大推动了长三角都市圈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将上海、江苏和浙江等三地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同时进一步实现上述三地居民出行的“1小时交通圈”。 此外,也可以填补区域内部的(城际铁路)地铁空白,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区域的发展能级。 最后: 从可行性研究到选址公示,从获得发改委批复到6月份即将动工,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意味着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江苏段正在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00:00 / 03: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2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7
从池州贵池国土空间规划看各乡镇发展方向 贵池区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纲,紧扣“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定位,构建“一江两湖连三片”总体格局,明确各乡镇“拥江发展、特色赋能”的差异化路径。 一、“一核引领”:中心城区辐射全域 • 主核(池阳、秋浦等街道):池州市域核心,推进老城更新与新城建设,发展“两新一装”主导产业,依托池州经开区滨江转型打造G60科创走廊支点;完善76公里长江岸线生态廊道,建设望洲公园等景观林,打造长江“生态样板间”。 二、“多极支撑”:乡镇各展所长 • 牛头山镇:临港产业重镇,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与池州港,发展临港物流、装备制造配套,联动长江经济带构建产业增长极。 • 涓桥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以黄精产业为核心,构建“育苗—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同步发展鳜鱼养殖、食用菌栽培,目标形成年产值超6亿元产业集群。 • 墩上街道:文旅休闲节点,构建“一心一轴、一带三区”格局,依托318国道发展乡村振兴与民俗康养,打造环九华旅游重要节点。 • 梅街镇、棠溪镇:生态文旅镇,挖掘红色文化与山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与中药材种植,融入皖南国际文旅示范区。 • 殷汇镇、乌沙镇:综合服务镇,殷汇镇打造南部商贸中心与农业集散枢纽,乌沙镇依托长江岸线发展沿江农文旅与生态养殖。 • 梅村镇、唐田镇:生态农业镇,聚焦优质粮油与绿色水产,推进“小田并大田”,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守护升金湖湿地生态。 三、产业与保障:串起全域脉络 • 产业布局:工业向经开区集中,壮大“两新一装”产业;农业强化黄精、鳜鱼等特色集群;文旅整合九华山、升金湖资源,打造生态文化旅游魅力区。 • 交通联动:推进合池高铁、池九高铁建设,升级G318、S40等干线,完善“四好农村路”,实现“内外畅联”。 • 生态底线:严守长江生态廊道与升金湖湿地,整治1111个入河排污口,实现长江贵池段水质稳定Ⅱ类,筑牢长江大保护屏障。 规划详情可查阅贵池区人民政府官网:https://www.ahgc.gov.cn #池州 #贵池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9
杨凌示范区规划调整最新方案 近日,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复了《杨凌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标志着杨凌区划调整进入了新的阶段。根据该规划,杨凌示范区将迎来一系列重要的区划调整,旨在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区域发展质量和效益。 此次区划调整方案明确提出了“一城两镇、三河环绕、若干宜居和美乡村+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片区”的总体布局。其中,“一城”指的是杨凌主城区,“两镇”则是指五泉镇和大寨镇,这两个镇将作为杨凌示范区的重要节点,承担一定的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 同时,规划还强调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杨凌示范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7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平方千米的目标。此外,规划还提出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以及推进生态修复等措施,以确保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交通方面,规划提出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优化交通布局,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这将有助于提升杨凌示范区的交通便利性和吸引力,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区划调整方案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杨凌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生态保护、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等措施,杨凌示范区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成为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