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我国有种珍稀鹧鸪的脚是绿色的,仅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它叫绿脚山鹧鸪,是雉科、树鹧鸪属的鸟类,别名:鳞胸鹧鸪、绿腿山鹧鸪。体长30厘米,体重250-300克。脚暗绿色至浅绿色,眉线及喉略白,两性相似,雌鸟略小且较暗淡。成鸟有深棕色的前额,头顶和后颈上有黑色斑点。眼眶周围有红色的区域。眉毛、下颏、喉咙、头部和颈部的侧面有黑色和白色条纹。一条黑色的、断续的眼线从鸟喙的底部开始,穿过眼睛区域,在颈部的两侧结束。眼睛后面至耳上部有栗红色斑点。白喉下端有一星形黑线形成显眼的领口,其余与栗胸相接的部位无任何痕迹。胸下部棕色,有黑色鳞片纹。下体的其余部分呈浅黄色,腹部上部和侧腹前部变为浅橙色,其余两侧呈鳞状深棕色。上覆羽和翼覆羽呈深棕色,带有窄而密的黑条。常成对或3-5只成群活动。性情极为胆怯,常藏匿于林下、灌丛或草丛中,通常也很少起飞,常在林下灌丛和草丛中活动和奔走。主要以甲虫、白蚁等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种子等为食,生活于稠密常绿灌丛、燕麦地以及稀疏落叶林。分布于缅甸、老挝、泰国以及中国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莫利埃提。 #绿脚树鹧鸪 #鹧鸪 #野生鸟类摄影 #动物鸟世界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37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0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宋代〕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赏析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一名皂口 ,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 ,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清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 ,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 ),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   “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啊。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啊。   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中,长安指汴京。本句是诗人因记起朋友被追而向汴京望去,然而却有无数的青山挡住了诗人。境界就变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与挫级有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满怀忠愤的情感。 #每天一首古诗词 #诗词 #辛弃疾
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8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0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9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