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5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是一件极具历史与艺术价值的国宝级文物 。具体如下: - 基本信息: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为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陶缸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系夹砂红陶,敞口圆唇,深腹平底,底部穿孔,近口处有四个对称的鹰嘴形泥突,用以系绳。 - 出土过程:1978年春节期间,临汝县纸坊公社文化干事李建安根据群众提供的信息,在阎村一处苹果地清理出十几件陶器,其中包括这件陶缸。但县文化馆当时未予重视,陶器被存放在李建安的办公室。1980年,县文化馆接收这批陶器,后经郑州市文联主席张绍文发现并汇报,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陶缸随后被上调至河南省博物馆,最终被征调至中国国家博物馆。 - 艺术特色:腹部一侧有一幅纵37厘米、横44厘米的彩绘图,是迄今发现最大的一幅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画。图中内容分为两组,右边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用墨线勾勒轮廓再填白彩;左边是鹳鸟衔鱼,鹳鸟用白彩直接涂绘,鱼则用墨线勾勒轮廓并填白彩。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具备了中国画的基本画法,如“没骨”“勾线”“填色”等,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 - 文化内涵:陶缸底部有穿孔,是专门烧制的瓮棺葬具,一般用于埋葬成人。多数学者认为,鹳鸟是缸主人所属氏族的图腾,鱼是敌对氏族的图腾,石斧是权力的标志,这幅图记录了一场部落战争,是为纪念胜利的氏族首领而作。 - 文物价值: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64件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之一,它不仅为研究我国原始社会石斧的使用与安装提供了实物资料,而且在我国绘画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体现了中国史前彩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3: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