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家长速存!《论语十二章》竟成孩子成长 “神助攻” 今天分享一篇超有价值的文言文 —— 《论语十二章》,这篇文言文里藏着超多成长智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朋友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不能光死记硬背,还要想一想为什么。比如学数学公式,要思考怎么用它解题,不然就会越学越糊涂。要是只空想不学习,那也不行哦。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是让我们每天都要反思自己。比如,帮妈妈做事有没有尽全力?和小伙伴玩有没有守信用?老师教的知识有没有复习?养成反思的好习惯,能让我们进步更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当远方的朋友来找你玩,是不是特别开心?这告诉我们,要热情对待朋友,朋友多了,生活也会更快乐。就像你在学校交到新朋友,一起玩耍、分享秘密,多有趣呀。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就算吃着简单的饭菜,喝着白开水,把胳膊当枕头,也能找到快乐。这是在提醒我们,快乐不一定来自昂贵的玩具和大餐,生活中的小美好也能让我们很幸福,比如和家人一起在公园散步。 家长们快和孩子一起学起来,把这些智慧融入生活,孩子会变得更优秀。#论语 #儿歌 #启蒙早教 #古诗词 #儿童启蒙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5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liya5天前
#润泽园日讲《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大意:如果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昏而无得;如果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危而不安。 如果只是学习,而却不思考,打开书本白纸黑字,合上书本一片空白,头昏脑胀,收获不大,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 假如不学习,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要么被一个小问题给卡住,要么被自己有限的经验和认知约束,孤陋寡闻,剑走偏锋,这就是“思而不学则殆”。 那正确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什么? 就是要“学而思”。 学的目的是“学以为君子”,知道君子是何等气象,他内心的知见,他的起心动念,他待人接物时,所展现出的温柔敦厚与深谋远虑。 思的目的是“习以成君子”,以君子的标准来审视自己,引导自己,成长自己。君子的知见千千万万,君子言行万万千千。 学以为君子要从哪里开始? 那就是良知。我们不必在枝枝叶叶上去模仿,只需要回到根本处,回到良知,就能与君子心心相印,同频共振。此时你就会发现君子气象不在君子,而在我。 学即觉,达致良知; 思即行,启用良知。 行动起来,知识才有价值。 怎么样才能够让学到的知识用起来呢?关键是要提高“思”的质量。论语中讲“三思而后行”,“三思”的关键,不在于时间和数量,而在于是否从良知出发,依良知而思,因为“良知即天理”,依良知而思,就是不断靠近天理大道。怎么样才能够做到依良知而思? 依良知而思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 关注的是利益他人。即不是自私狭隘,对立对抗,而是关心他人,托举他人。 二,关注的是成长自己,即不是想着怎么改变别人,而是如何修炼自己。因为,以身作则,是影响他人的唯一方式。 三,关注的是因而不是果。即不是在果上求,而是在因上修。因对了,自然就会有更好的果。多问为什么,少问怎么做,就更靠近在因上播种。 结合这三个特征,学习时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讲?他看到了什么? 2.我可以用它来帮助谁?解决什么问题?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也算是帮助人。因为你能帮助自己解决什么问题,就能帮助他人解决什么问题。 3.对照它,我今天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日进 思考三个问题:1. 孔子为什么要这样讲?他看到了什么?2. 我可以用它来帮助谁,解决什么问题?3. 对照它,今天我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00:00 / 07: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5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