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65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54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这一期讲述的是从公元前180年到公元前49年的中国古代历史,这时的中国已经从奴隶社会时期进入到了封建社会时期,汉朝建立之后,汉高祖刘邦吸取了秦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之后经过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策的延续,汉朝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这一时期,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这种符合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特征。秦朝采用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但刘邦在汉初却采用了郡国并行制,造成了同姓诸侯王势力的增强,为地方割据埋下隐患,于是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削藩联系,结果引来了七国之乱,不过很快就被汉景帝派遣的周亚夫镇压,诸侯王势力削弱,不过汉景帝也停止了强势的削藩,到了汉武帝时,为了解决这一隐患问题,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有效的解决了地方诸侯王容易割据的问题!经济上:汉武帝采取盐铁官营,将国家经济命脉牢牢控制在中央,提高了政府对经济的管控能力,增加了税收,文化上改变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残酷思想控制方法,实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法,加强了思想控制,至此儒学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将近两千多年来的官方哲学,儒学确立了正统地位。此近二百年间,中国社会完成了从分裂到统一、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从多元思想到儒学正统的转型,为两千年帝制时代奠定了基本格局。 这时候汉朝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国力强盛,于是汉武帝对匈奴转守为攻,汉军在卫青、霍去病的率领下,在河西之战与漠北战役中摧毁匈奴主力,解决了北方边境匈奴威胁,之后,汉朝经历了昭宣中兴,恢复了汉武帝时期连年征战所损耗的国力,但是汉宣帝去世之后,汉元帝即位,汉元帝疏于政务,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汉朝至此由盛转衰!#初中历史笔记 #初中历史知识点 #历史知识知多少 #手写笔记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
00:00 / 1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4: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3
悲风3天前
秦始皇不死,秦朝会灭亡吗?今天来讲讲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我想很多人会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胡亥,赵高,刘邦项羽,可是秦始皇才死三年秦朝就亡了。我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秦始皇大兴土木,连年劳役造成的。首先秦朝作为一个刚刚完成大一统的王朝,结束了两百多年的战乱,百姓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休养生息。让百姓都回去种地。 但是秦始皇却实施了一系列大工程。首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三件事就是非常困难工作量巨大的工程。首先书同文,就必须把六国的书都重新用小篆在抄写一遍,还有教六国的人学习小篆的笔画什么的。车同轨还得修秦驰道,全国各地的修路,统一度量衡更难,我们可以对比古时期印度,罗马他们也都进行了统一度量衡的措施,但是最终结果都已失败告终,仅仅只有那些首都和一下经济贸易繁荣的地方统一了,各地方仍旧是有自己的度量衡,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度量衡。所以可想而知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三件事实施下来究竟有多么的困难。所以秦朝能完成这三件事情我感觉就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后来又修长城,修秦始皇陵,阿房宫等等,这又是一系列大工程。你想想当时连年征战本来百姓就因为战争死了很多人了,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全国想想还能剩下多少人,一共就那么多人,你还有有人种地,还有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还要修长城修这修那,可能吗?但是秦朝确实都干出来了,长城也修了,秦始皇陵那么那么大的一个工程,都干出来了,怎么干出来的,那不都是压榨老百姓换来的,秦朝的百姓一次性要服好几个劳役:秦以“编户齐民+军功爵”为骨架,成年男子要同时承担徭役、兵役和赋税,多重负担叠加。兄弟,这有活路吗? 这百姓怎么可能不反,天下苦秦久矣啊,这句话就是全天下人的心声啊。所以秦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秦始皇大兴土木,对百姓是连年还不止一个的劳役。 换句话说就算秦始皇不死,陈胜吴广就不会起义吗? 在当时反秦是全国性浪潮:六国旧贵族、地方豪杰、县吏与农民军多点起事,汇成灭秦洪流。 秦灭亡跟胡亥赵高,刘邦项羽根本没有关系。他们只是加速了秦灭亡的时间,即使秦始皇不死,也只是比胡亥多支撑几年罢了。#秦始皇 #秦朝 #秦朝灭亡 #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嬴政
00:00 / 07: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背水一战 #历史人物故事 #成语故事 #历史故事 秦亡以后,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史称楚汉战争。战争初期,刘邦和大将韩信兵分两路:刘邦率兵阻挡项羽,韩信率兵攻打项羽的手下赵王。 韩信带兵来到了赵国的前线——井陉口。驻守在井陉口的是赵国大将陈馀,他的谋士李左车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主张一面堵住井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后勤供给线,韩信没有后援,一定会败走。但是陈馀自以为有兵力上的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得知这一情况,亲自率领队伍在距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尽管已经是深夜了,但他仍然在布置明天的作战。他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一字阵势引诱赵军;同时又派两千轻骑兵,每人拿一面小红旗,连夜绕到井陉口山背后,待明天汉军和赵军展开激战时,乘赵军军营空虚的时候,让两千汉军突入赵营,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的旗帜。 赵军探马探知汉军背水扎营,后退无路,赵王嘲笑汉军不过如此,韩信犯了兵家大忌,竟将军队置于死地。 天亮以后,韩信布置完毕,开始从井陉口击鼓出击,赵王与陈馀率领赵军全面出击,两军厮杀在一起。这边战斗正酣,那边两千骑兵看到赵军留下一个空营,迅速闯入赵营,拔帜易帜,全部插上了汉军的小红旗。他们不但占领了赵军的大本营,而且切断了赵军的退路。 战场上,韩信见难以速战速决,便率领汉军佯装败退,一直退到水边,与水边的一万军队会合。 赵军追杀汉军来到水边,原想把汉军赶进河里。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此时的汉军后退无路,反而各个以一当十,奋勇拼杀,把赵军打得大败。赵军一见汉军势不可挡,回撤赵营,发现营中到处飘扬着汉军的旗帜,以为汉军占了自己的大本营。顷刻间,赵军军心大乱,溃不成军,一败涂地。混乱之中,赵王被擒,赵军数员大将被杀,李左车则被汉军俘获。 韩信很早就听说李左车是一个善于出谋划策的军事人才,看到被士兵押着的李左车,便快步向前,亲自为他松绑,奉为上宾。李左车问韩信:“为什么要背水结阵?”韩信解释说:“只有把汉军置于死地,他们才会为求生而拼命。兵书上说:‘置于死地而后生’,就是这个道理。”“背水一战”由此而来。 【出处】 成语“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阵)……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原意是军队背水列阵,后无退路,激励将士拼死取胜。今多用来比喻决一死战。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