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宝殿作为佛教寺院的核心正殿,其供奉的三尊佛像组合主要体现佛教的宇宙观与时间观,常见形式包括横三世佛、竖三世佛及三身佛。横三世佛以空间为划为标准,代表佛教对“十方三世”宇宙中三个主要佛国世界的信仰:居于中间位置的是婆娑世界教主释加牟尼佛,作为佛教创始人,姿态多为禅定或说法,象征成道与传法。释加牟尼佛以其慈悲和智慧,向众生宣讲佛法,帮助众生解脱苦难,走向觉悟。位于释加牟尼佛右边的是东方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他以慈悲为怀,发愿要救度一切病苦众生。他左手持钵,钵内盛有甘露,右手持药丸,象征消灾延寿、救度众生脱离病苦。在释迦牟尼佛左边的则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他常常被塑造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托莲台,表示接引众生往生极乐。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佛教净土宗的核心信仰,众生通过念佛可往生此界。竖三世佛以时间为划分标准,代表佛教对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陀的信仰体系。在竖三世佛排列中,中间的佛像是现在佛-释加牟尼佛,他作为佛教的核心教主,引领着当下的众生,传播佛法的智慧之光,帮助众人在现世中修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解脱。左边的佛像是过去佛-燃灯佛,他在佛教教义中,象征着过去式的智慧和传承,他点燃了佛法的明灯,照亮了佛教发展的道路。右边的佛像是未来佛-弥勒佛,弥勒佛的信仰体现了佛教对未来救度的期待,其形象多为慈悲庄严的布袋和尚相,他常常面带笑容,手持布袋,象征着包容和慈悲,给人们带来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大雄宝殿中,还有三身佛的供养方式。三身佛以佛的功德与智慧为划分标准,代表佛教对佛身的理解。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意为“光明遍照”,是佛的绝对真理之身,象征佛法的本质。毗卢遮那佛的印相为入定印,体现佛法的深邃与宁静。报身佛-卢舍那佛,意为“净满”,表示功德圆满,能显现佛境的智慧之身。卢舍那佛的形象庄严宏伟,象征佛法的圆满与光明。应身佛-释加牟尼佛,为随缘教化众生而显现的佛身,是佛在婆娑世界的化身。释加牟尼佛的教化活动体现了佛法的实践与应用。在大雄宝殿中的三尊佛像,无论是横三世佛、竖三世佛还是三身佛,每一种组合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对佛教教义的形象展示,更是信众心灵寄托和修行指引的象征。#愿众生平安吉祥 #国泰民安祈福 #佛教文化 #修心修行 #祈福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悟空8月前
天堂,亦名通天浮屠、天之圣堂,始建于公元689年,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正殿明堂的北侧。天堂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感应四时、与天沟通的御用礼佛圣地,古代天堂内有大佛,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695年被毁,次年重建号“通天宫”,天堂是唐、武周神都洛阳的地标性建筑,东西南北宽360尺(约合105米),占地12000平方米,是世界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亦为中国建筑的巅峰之作。今天的天堂遗址保护建筑高达88.88米,是一座巍峨高大、直上云霄的仿唐风格塔式建筑,外观五层、内有九层,彰显帝王九五至尊的无上地位。 明堂,是古代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 是皇帝发布政令、举行大典、朝贺、宴飨的地方,是当时国家举行政治宗教仪式的中心场所。明堂是隋唐洛阳城宫城正殿,唐、武周明堂始建于垂拱三年(687年),武则天力排众议,拆除紫微城之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就其地创建明堂,次年底建成,号“万象神宫”,允许百姓入内参观。武则天在明堂的设计上也“自我作古”,一改旧制,不仅将明堂安置在宫城内,还创造性地将其修造成上圆下方的形式,并将建筑规模推到了一个亘古未有的高度。据《旧唐书》中描述,明堂“凡高二百九十四尺(约90米),东西南北各三百尺。有三层:下层象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圆盖,盖上盘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圆盖。亭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号万象神宫。” 现在复原的天堂高88.88米、明堂高33.52米,远不及武周时期的天堂高约150米、明堂高约86米的建筑高度。复原的天堂和明堂远不及武周时期的高大宏伟。 再大的宫殿,再多的祭祀都是徒劳,武周王朝的先天缺陷注定了其一代而亡的命运。这些耗费无数民力财力的大手笔,最终也像女皇临朝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昙花一现而已。#洛阳明堂天堂 #霸气冲天一代女皇武则天 #感悟历史 #旅游记录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6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今天在一位热心的大叔带领下,来探秘一下这座百年佛庙,它位于山西寿阳县后富沟村,大家看这座正殿一眼看上去就有年代感,为单檐三开间,清代遗构,在大殿的左右各有一颗八百年的侧柏。单从这两颗侧柏的年头来说,这个庙非常久远,可惜由于长时间的得不到维护,前檐已经脱落,幸好前几年撑了一个顶棚,能为大殿遮风挡雨,前面的门窗已经被风雨腐蚀的面目全非,随后跟着大叔进入大殿。正墙上醒目的挂着一块条幅,上面四个字光宗耀祖。红布写着观音菩萨,供桌上面简单的陈设着贡品和香炉,大叔说:平时一般都是我给过来打扫清理一下,由于村里没有过多的资金来修缮,只能简单的做一个顶棚,这个庙可有年头了,从我记事起里面还有佛像,规模很大,里面保存很完整,在五六十年代曾做过教师,走出大殿,空旷的院落里杂草丛生,却掩盖不住曾经的庄严布局。对面的戏台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台基,山门的钟鼓楼也残缺不全,漫步在这破旧的古寺庙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历史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而在西配殿下面至今散落着一块清康熙年间修缮的石碑,上面记载着当时修缮这座庙的捐助人,当我站在两颗侧柏树下,抬头望去它足足有十几米高,依然挺立在院中,它不言不语却枝繁叶茂,躯干苍劲,见证了这里的繁华和落幕。当春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倾诉这里的凄凉场景。#山西古建筑 #历史古迹 #古建筑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