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8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复辟后的明英宗朱祁镇每天半夜起床,先批阅奏章,再到祖宗牌位前忏悔,然后上早朝,退朝后继续到文华殿办公,中午午休一下,接着继续批阅奏章,召见大臣,直到晚上睡觉。在第二次成为皇帝以前,那近十年的人生大起大落,是明英宗刻在骨子里的自我感知。复辟后,他早已意识到,皇位来之不易。故无论他的勤政是做做样子,还是真心悔过,目的都是想要好好守住大明江山这份家业。想守住家业,那就好好干。据统计,从天顺元年到天顺七年之间,明朝百姓至少遭遇了22次旱涝灾害,历年受灾范围之广,为前朝所未有。天灾之后,明英宗无一例外都施行了赈灾免税的政策。在“生民之大本”思想的指导下,他以李贤等文官为首,实行开仓放粮、借支官粮、低价粜卖等手段,积极保障民生,解决民众受灾之苦。或许明英宗也能意识到,无论自己多么勤政,多么改过自新,还是会受到后人的诟病,被史官之笔刻在大明帝国的耻辱柱上。所以,在天顺朝有限的时间里,他就像一个走上考场的学生,专挑分数高的大题先做,尽量为自己争取一个好的执政成绩。在执政答卷上,明英宗选中了三道与自己情感有关的大题:释放建庶人,恢复宣宗朝胡皇后的名位,以及废除自明朝建立以来一直存在的宫妃殉葬制度。有趣的是,在这三道政治题目上,他至少有两道是靠蒙而蒙对的。英宗选择释放的建庶人,即建文帝朱允炆的次子朱文圭。从两岁起,朱文圭就被篡位成功的朱棣秘密幽禁起来。一直到明英宗复辟后的天顺元年,朱文圭已在明朝宗室内部“消失”了近六十年。朱文圭的遭遇,触发了明英宗心中“同病相怜”的因子。因此,在史书中,明英宗才会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提出“亲亲之意,实所不忍”的观点。接下来,在他执政末期,废除明朝的宫妃殉葬制度。明英宗一生犯过很多大错。从第一次当皇帝的荒唐与鲁莽,到第二次当皇帝后冤杀于谦,都逃不过历史的公正之笔。但在此之后,他确实变了。在“做一个好皇帝”这件事情上,他算是用了此生最后的七年,拼力追赶。从王朝的基础民生到后宫私生活的无微不至,他都像是一个认真改错的孩子。这一点,从后世给他上的庙号“英宗”就能看出来。参照宋英宗、元英宗的庙号取法,英宗的意思大概为“英年早逝,大业未成”。这多少有点考卷只做到一半,却不得不到点交卷了的惋惜意味。自始至终,他就是个孩子,来不及长大就走了。 #明睿帝 #大明战神朱祁镇 #历史看客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37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