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读⑧——巴雷特食管 巴雷特食管(Barrett Esophagus,简称BE)是一种病理现象,具体指食管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也称为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这种改变通常发生在胃食管交界区,即食管鳞状上皮与胃的柱状上皮交界处的上方3cm内食管黏膜被柱状上皮覆盖。 病因 巴雷特食管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长期未治愈引发的一种并发症,由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导致食管黏膜长期受到胃酸以及酸性胃内容物的刺激,使得食管黏膜受损,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鳞状上皮化生现象。 症状 巴雷特食管本身可能无症状,但当出现食管炎、溃疡、狭窄、癌变等情况时,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反酸、胃灼热、胸痛、吞咽困难、咳嗽和声音嘶哑等。此外,少数患者可能会有慢性缺铁性贫血、穿孔或侵入胸膜腔引起瘘管等症状。 癌变风险 巴雷特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约80%的食管腺癌源于BE。其癌变主要途径为:正常食管黏膜→反流性食管炎→BE→低度异性增生→重度异型增生→早期浸润癌。所以,及时监测出癌前病变并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治疗 BE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胃食管反流病(GERD)、消除症状,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目前主要的干预方法包括: 1.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避免过度进食、过快进食,避免摄入辛辣、油腻、酸性、刺激性食物,避免躺卧或弯腰姿势,尤其是进食后。 2. 药物治疗:常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和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s)等,可降低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食管的刺激。 3. 内镜下治疗:适用于有并发症或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包括射频消融术、冷冻治疗、氩离子激光凝固术、消融术、内镜喷射冷冻治疗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等。 4.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重,病理结果提示重度异型增生甚至癌症的患者,手术选择包括抬肌及裂孔修补术、食管平滑肌松弛术、抗反流手术等。 总之,对于巴雷特食管,应提高警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巴雷特 #巴雷特食管 #BE #癌前病变 #食管癌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