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同步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课堂,我是你们的回回老师。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是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接下来让我们一块走进今天的课堂,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然后再来观察一下这几幅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幅图片, 第一幅图片是小鱼,观察小鱼的形状,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沿着小鱼的中间身体部分画出一条横线的话,以这条横线为界,小鱼上下的身体 部分,他们的形状大小呀是完全相同的。好,我们继续来看第二幅图片。第二幅图片是一个风筝,那么观察风筝的特征,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沿着风筝的中心部分竖着画出一条竖线的话, 风筝左右两边的形状大小是能够完全相同的。好,我们继续来看第三幅图片。 第三幅图片是脸谱,如果我们沿着脸谱的中心画出一条竖线的话, 以这条竖线为界,脸谱左右两边的部分形状大小是完全相同的。由此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三幅图片如果沿着中心的这条线为界的话,他的左右两边或者是上下两部分形状 大小是完全相同的,那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说他们是具有对称性的。好,现在我们把这三幅图抽象出来,好在纸上画出他们的形状,并且啊剪下来, 然后把这三幅图上下对折,左右对折,左右对折,那么像这样子对折之后,我们来观察 上下对折之后,我们发现他的两部分是能够完全重合的。好,第二幅图左右对折之后,我们发现他左右两边啊是能够完全重合的。 第三幅图左右对折之后,他的左右两边是能够完全重合的。那么像这样的图形,对折之后,左右两边或者是上下两部分 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就把他们叫做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沿着折痕部分画出一条虚线,那么这条虚线就叫做对称轴。 好,这是我们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人士,我们来总结一下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像这样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好,这是我们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一道题目, 用下面的方法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我们来看是如何剪的呢?首先拿出一张纸,把这张纸左右对折,然后在对折的纸上画出图形的一半, 然后沿着我们所画的虚线部分剪开,得到的图形是一个爱心形状,还有一个五角星的形状。 那么把爱心和五角星打开之后,爱心和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吗?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沿着中心 轴为界,左右两边的部分是能够完全重合的。那么观察爱心和五角星这两个图形,我们发现爱心和五角星左右两边的形状也是能够完全重合的,那么由此我们就可以说爱心和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 好,那么由此我们就可以判断出用这样的方法剪出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好,我们来总结这种方法, 将一张纸对折,先在折痕的一侧画出图形的一半,再用剪刀沿所画线条剪开,展开后就是一个完整的轴对称图形。 好,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练习题。第一题,找一找哪些是对称的,在方格内画对号。 我们首先来看下面的几幅图片,第一幅图片,剪刀,哎,剪刀它是对称的吗?我们首先可以沿着剪刀的中心画出一条虚线, 然后沿着这条线,我们发现剪刀左右两边两部分形状大小完全相同,那我们就说剪刀这个形状,它是对称的,我们在剪刀下面的方格里面画上对号。 好第二个图形,第二个图形是一只蚂蚁,那么这只蚂蚁是否就有对称性呢?我们首先可以先沿着蚂蚁的中心,也就是蚂蚁的身体部分画出一条虚线, 那么以虚线为计,我们发现蚂蚁左右两边的两部分,它的形状大小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我们就说它是 是具有对称性的。好,在他的下面画上对号。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看一看剩下的几幅图形,那么由此我们就可以发现第三个图形,他是具有对称性的,好在他的下面画对号。第四幅图形,七星瓢虫,他也是具有对称性的。 最后一幅图形他也是具有对称性的。好,我们在他的下面画出对号。好,这是我们的这道题目。接下来来看第二题, 第二题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对指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好,我们首先来看第一行的图形,第一行的图形是从第二行哪张纸上剪下来的?那我们就来看一看,第一行哪个图形的一半,跟我们第二行的 空白部分是能够完全重合的,能够完全重合就说明他是从那张纸上剪下来的。好,我们依次来看一看,首先来看第一个图形, 第一个图形的一半跟我们第二行的第二个图形的空白部分是能够完全重合的,所以我们就说他是从第二张纸上剪下来的。 好,第二个图形,观察第二个图形的一半,我们发现他与最后一张纸的空白部分是能够完全重合的,所以我们就说他是从最后一张纸上剪下来的。 好,第三个图形,第三个图形的一半跟我们下面这些纸的第一张纸上的空白部分是能够完全重合的,所以我们就说这个图 图形是从第一张纸上剪下来的,而最后一个图形跟我们下面这四张纸的第三张纸的空白部分是能够完全重合的,所以我们就说他是从第三张纸上剪下来的。 好,这就是我们的这道题目了。到这里啊,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这节课的内容你掌握了吗?我们下节课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