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护“生命线”,这些事儿你知道吗? “老马,你这吊瓶滴得太快了!”王姨在社区医院看到老马的输液管,赶紧叫住护士。老马患帕金森卧床半年,最近总觉得胸闷气短。王姨凑近一看,滴壶里的液面都快满了,“我家老头子心衰前也是这样,快问问护士尿量够不够!” 护士检查后发现,老马的尿量明显减少,立即调慢滴速。“老年人心衰风险高,滴速太快肾脏排不出去。”护士边调整边解释,“您看这公式,每小时输液量要按体重算,多输100毫升负担就加重一分。”王姨掏出手机记下,“我回头也给我家老头子算算。” 隔壁病房,李姐正为4岁女儿的药量发愁。医生开的头孢曲松,按体重算剂量和成人减半差了不少。“新生儿肝脏代谢能力弱,得结合年龄和肝肾功能调量。”药师递过黄色卡片,“您家孩子有蚕豆病,青霉素剂量得减一半,贴在药盒上别忘啦。”李姐拍下药盒和医嘱,“多亏您提醒,差点又按老办法减半了。” 张姨化疗后插了中心静脉管,总不敢摸导管。邻居刘大爷知道后,教她每周摸两次,“顺着导管找硬结,红绳移位就赶紧联系医院。我老伴以前也这样,提前发现问题少受罪。”张姨试着摸了摸,“其实也没那么可怕,就当跟导管打个招呼。” 社区医生来家访时,看到坐轮椅的刘大爷输液,护士选了他健康一侧的胳膊,垫着软枕。“扎完这侧,不耽误您用手吃饭。”护士边操作边说。刘大爷笑得眯起眼,“还是你们想得周到,不像上次那护士,说我这胳膊没用,听着真难受。” 这些事儿看着小,学问可不少。老年人输液要盯着滴速和尿量,儿童用药得按体重和体表面积算,肿瘤患者每周摸导管,残障人士沟通靠图文卡。记住这些,护好“生命线”,健康有保障。 #健康知识 #用药安全 #用药误区 #用药咨询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82
00:00 / 04: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38
00:00 / 04: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