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有评论区的人说 感觉大家在家里觉得很压抑 是太敏感了 要培养自己的钝感力 我赞同后半句 但是我真的我不想再听到 “是你太敏感了吧? 其实都是小事 你的父母肯定是爱你的” 那些本身非常幸福的人站到高处批判真的不是一种另类的“何不食肉糜”吗?我始终觉得同样要达到豁达和自信,原生家庭不幸的人就是要比幸福的人多走一段路,只有真正经历过并且成功的人才有资格来说教。 我们的童年时期,缺乏满足其心理需求的养育者。使得我们在成年后的健康关系中,过度依赖或者渴望得到无条件的爱 所以大家都特别紧张、拧巴,不会爱自己,经常批判指责自己,在成长的路上特别容易陷入不敢开始,开始以后遇到问题,自我怀疑,严重内耗的怪圈,但又急迫的想要成功,在自我证明的路上摔的满身伤痕 伤害已经造成了,不要陷在过去的伤痛里,要觉醒和提高认知,就是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意识到自己最重要,其实你能从那样的环境走出来已经很了不起了 把自己放在受害者地位除非真正地向加害者报复,不然只是哭诉不能对等地加害回去,自我矮化的同时会加重自己的缺失感和痛苦感 想要改变父母的认知是很难的,但是可以换一种看法,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当成自己的父母,重新把心里的“小孩”养一遍,给他关爱教他强大 #压抑家庭 #否定式教育
00:00 / 05: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55
我说真的,人是需要敏感和强感知的。 我曾笃信,钝感力才是幸福的盾牌,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试图把那些过于尖锐的声响与色彩都隔绝在外。我以为那样就能获得平静。 渐渐发现,我或许错了。 其实开心时就好似一阵风,呼啸而过,没有任何痕迹留下,但恰恰是那些被视为“负担”的情绪,让我学会将一闪而过的奇思妙想,或者思考很久无果的漫无边际的思绪——写成文字,我感知到了那些痛苦、困惑、快乐、细腻,或是某些微不足道的瞬间。 这个过程,好奇妙。看着混沌的思绪被文字驯服,呈现出清晰的骨架与脉络,仿佛创造了一个只属于我的世界。 但也,好悲观。因为这无异于一种“早慧”。它带来的,是远超同龄人的感知,它让我看见了更多生命的纹理,听见了更多无声的轰鸣,却也将在不同频的细枝末节中感到的疲惫,淬炼成了常态。继而越思考越察觉更多孤独。 可我依然要感谢这份“天赋”———这份让我既疼痛,也生动地活着的能力。于是,敏感的人活在这世界上,就像赤脚走在碎石上。疼是真的,但能感觉到每一寸地面的温度、也是真的。 我不愿再交换这双疼痛的脚。我宁愿感知,宁愿记录,宁愿在这份略带悲观的奇妙中,把我所有的细腻与汹涌,都写成我存在的证明。 这是我的方式, 与万物深深共振。 #分享 #文字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5: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7: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