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桐和3月前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山西永济人,位列“唐宋八大家”。其名作《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流传千年而不衰,至今仍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 公元815年,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直至819年病逝于任上,在柳州任职虽仅四年,却以一系列惠民举措深刻改变了这座城市。当时的柳州文化落后,他亲自创办学校、延请教师,扭转了“少学者”的局面,推动当地文教事业兴起;针对饮水卫生问题,他主持开凿水井,减少疾病传播,改善了民众健康;在生产领域,他鼓励农耕、推广先进技术,助力农业增产,缓解了百姓温饱难题;同时,他整顿吏治、减免赋税,让社会秩序渐趋稳定,经济逐步发展;更制定条例强制废除奴隶制,使大量奴婢重获自由。 这些功绩如丰碑般镌刻在柳州百姓心中。柳宗元去世后,当地百姓为纪念他修建了柳侯祠,供奉其塑像并陈列记载治柳功绩的碑文;又在祠旁拓建柳侯公园,园内专设衣冠墓(其真身归葬山西故里),成为后世缅怀之地。 如今,柳侯祠与柳侯公园不仅是柳州人追思柳宗元的精神圣地,更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这位被尊称为“柳柳州”的先贤,推动柳州从蛮荒走向文明的贡献,早已超越时代局限,成为当地“开明、务实、惠民”城市精神的象征。街头矗立的柳宗元塑像,见证着他从“刺史”到城市精神图腾的升华,其形象在人们心中愈发厚重而深远。#上热点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9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00:00 / 09: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柳公权柳宗元叔侄俩曾为唐代的柳州办了一件大事 柳宗元和叔叔历史上曾共同为柳州做了一件大事。柳宗元作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并非柳州人。只不过他在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任柳州刺史期间,推行释放奴婢、开凿水井、兴办学堂、修缮孔庙等改革举措,并留下《柳河东集》等百余篇诗文,其治柳理念深刻塑造了地方文化基因,对当地文化教育影响深远,其遗迹如柳侯祠、柳侯衣冠冢至今保存完好,成为柳州重要的文化象征。 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柳州大云寺重修,柳宗元邀请著名书法大家柳公权书写了《柳州复大云寺记》碑。碑文由柳宗元撰写,描述了柳州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柳宗元修复大云寺、引导百姓去掉滥杀牲口陋习的举措。此作品初步展示了柳公权的书法才能,也为他日后的仕途生涯做了很好的铺垫。后来他自创的“柳体”楷书风格,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其实,柳宗元和柳公权还同属晋代官至侍中的柳景猷后人,相隔三百多年,约十多代。按辈分,柳宗元得称柳公权为叔父。尽管各自的祖辈离开河东蒲坂城已经几百年之久,但两人仍保持着一定的家族联系。 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说柳宗元和叔叔柳公权历史上曾共同为柳州做了一件大事呢?#旅行#旅行
00:00 / 09: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1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8: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2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4: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4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