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38
铁人三项的老铁,需不需要制定一个破10的计划? 一、“破10”的定义与背景 概念:指铁人三项大铁(3.8公里游泳+180公里骑车+42.195公里跑步)总成绩突破10小时,是国内业余铁人长期追求的标志性成绩门槛。 现状:早年国内能破10的业余选手“凤毛麟角”,近年随训练水平提升,破10、破9的选手逐渐增多,成为业余铁三的主流进阶目标之一。 二、关于“破10”的两种常见观点(及作者的辩证思考) “吃苦论”:认为破10需“付出更多时间、承受更大强度”,需牺牲工作、家庭、个人爱好等。 作者态度:不完全赞同。吃苦和时间投入是基础,但“吃苦≠盲目牺牲”,需结合科学训练方法,而非单纯靠“卧薪尝胆”。 “平衡论”:认为破10的核心障碍是“无法平衡训练与生活”,只要时间管理到位即可轻松实现。 作者态度:部分认同但不全面。时间平衡是必要条件,但忽视了“训练环境”“科学方法”等关键因素,国外选手的高水平并非仅靠时间堆砌。 三、破10的本质:成绩追求与体育价值的统一 成绩追求的意义:破10是体育目标的表现形式之一(类似全马破3、游泳达标等),通过具体数字体现训练效果,符合运动爱好者的普遍心理。 深层逻辑:需回归“体育的本质价值”——健康、兴趣、自我突破,而非单纯为数字牺牲生活。破10应是“兴趣驱动下的科学进阶”,而非“证明自我的工具”。 四、破10的关键:环境与科学训练(而非“吃苦”或“牺牲”) 国内外训练水平对比: 国外(如欧洲、澳洲)业余选手普遍水平更高:年龄组选手(甚至大爷、女性)成绩优于国内多数男性,反映整体训练环境和科学体系的成熟。 国内趋势:破10群体的扩大是“训练科学化”“环境优化”的结果,而非个体“孤勇式努力”。 环境的决定性作用: 加入高水平训练群体(如专业俱乐部)、接触科学训练方法(功率训练、周期规划等)、获得体育健康服务(物理治疗、装备支持),能大幅降低“时间成本”和“牺牲代价”。 举例:作者提到“群英铁人”等团队通过“大佬带领、经验共享”,使小白选手快速成长,印证环境对成绩的推动作用。 五、结论:拥抱趋势,以“科学环境”替代“盲目牺牲” 核心观点:破10应顺应国内铁三训练水平提升的“趋势”,通过“优化训练环境”(加入高水平群体、吸收科学方法、利用体育服务)实现,而非纠结于“是否要吃苦/牺牲”。 呼吁:业余选手业余选手需摆脱“传统吃苦思维”,认识到“成绩提升=科学训练+环境支持
00:00 / 2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