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 一、经典原文(《灵枢·经脉》)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二、现代文解析与循行路线 主干(从手走头,再下行体内) 1. 起始于食指末端 “起于大指次指之端”:起始于食指桡侧末端(商阳穴,大肠经第一穴)。这里承接了手太阴肺经支脉传来的气血。 2. 行于上肢外侧前缘 “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沿着食指桡侧边缘上行,经过第一、二掌骨(俗称“虎口”)之间的合谷穴。 “上入两筋之中”:向上进入手腕背侧,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阳溪穴)。 “循臂上廉,入肘外廉”:沿着前臂的桡侧前缘上行,进入肘关节外侧(曲池穴)。 “上臑外前廉”: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行。 3. 上肩,会于大椎 “上肩,出髃骨之前廉”:行至肩部,经过肩峰前缘(肩髃穴)。 “上出于柱骨之会上”:向上走到第七颈椎棘突下,与诸阳经交会于大椎穴。 4. 下行入内,属络脏腑 “下入缺盆”:从大椎穴向前下方行,进入锁骨上窝(缺盆)。 “络肺,下膈,属大肠”:在体内下行,联络于相表里的肺脏,向下穿过横膈膜,最终抵达并属于本腑——大肠。 支脉(从缺盆上行头面)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从锁骨上窝(缺盆)分出的支脉,向上行走,经过颈部。 “贯颊”:穿过面颊部。 “入下齿中”:进入下齿龈。 “还出挟口,交人中”:出来后环绕口唇,在人中穴处左右交叉(左侧的经脉走向右侧,右侧的走向左侧)。 “上挟鼻孔”:向上夹行于鼻孔两旁(迎香穴 在此处),在此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三、循行路线简图总结,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可以概括为: 体表(从手到头):食指桡侧端(商阳)→ 合谷 → 腕背(阳溪)→ 前臂桡侧 → 肘外侧(曲池)→ 上臂外侧前缘 → 肩峰(肩髃)→ 大椎。体内(下行):缺盆 → 络肺 → 下膈 → 属大肠。支脉(上行头面):缺盆 → 颈部 → 面颊 → 入下齿 → 绕口唇(交人中)→ 鼻旁(迎香,交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00:00 / 09: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2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10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27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2
静闻道8月前
五腧穴选穴法。阴经五行木火土金水,阳经五行金水木火土…… 完成了穴位记忆,我们开始进入选穴篇。 井荣俞经合,也叫五腧穴。十二经络,按照从手指(或者脚趾)为起点,沿着经络,向着身体走,手不过肘,足不过膝,在这个区域里,依次有五个穴位,分别叫做井、荣、俞、经、合。合称五腧穴。 十二经,每一条,都有五腧穴,一共是60个五腧穴。 (二) 分布规律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 荣穴、俞穴多位于手掌脚掌; 经穴多位于腕关节、踝关节; 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三)选穴步骤 第一步:标注十二经络五腧穴的五行属性。 第二步:找出每条经络的母穴和子穴。 第三步:对病患进行辨证。(先简单辨虚实) 第四步:根据选穴原则进行选穴。 选穴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第一步: 所有的阴经,它的五腧穴的五行,依次是木火土金水。 所有的阳经,它的五腧穴的五行,依次是金水木火土。 所有的阴经,它的五腧穴(井荣俞经合) 第一个穴位,井穴,井穴的五行属性是木; 第二个穴位,荣穴,荣穴的五行属性是火; 第三个穴位,俞穴,俞穴的五行属性是土; 第四个穴位,经穴,经穴的五行属性是金; 第五个穴位,合穴,合穴的五行属性是水。 木火土金水,是相生的关系。 所有的阳经,它的五腧穴(井荣俞经合) 第一个穴位,井穴,井穴的五行属性是金; 第二个穴位,荣穴,荣穴的五行属性是水; 第三个穴位,俞穴,俞穴的五行属性是木; 第四个穴位,经穴,经穴的五行属性是火; 第五个穴位,合穴,合穴的五行属性是土。 金水木火土,是相生的关系。 今天分享的内容,感觉比较多,你一定要亲自动手,找一找,画一画,然后会发现,其实,只是表述起来感觉内容多,实际上,内容很少,很简单。 大家课下找一找每条经络的五腧穴,给它们标上五行。下次课,我们完成五腧穴选穴。下节课见。#五腧穴 #井荣俞经合 #虚则补其母 #针灸调理
00:00 / 10: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9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