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0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1
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亚铁离子(Fe²⁺)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主要作用和影响如下: 1. 参与叶绿素合成 - 亚铁离子是叶绿素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叶绿素卟啉环的中心。 - 缺乏Fe²⁺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片出现黄化现象(尤其是新叶先变黄,因为铁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这一症状称为“缺铁性失绿”。 2. 作为酶的辅因子 - Fe²⁺是许多关键酶的组成部分或激活剂,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包括: - 光合作用:如细胞色素b₆f复合体、铁氧还蛋白等。 - 呼吸作用:如细胞色素c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 - 氮代谢:如硝酸还原酶、固氮酶(在豆科植物根瘤中)。 - 抗氧化防御:如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3. 影响养分吸收与运输 - 铁参与植物对其他养分(如磷、锌、锰等)的吸收和利用。 - 缺铁会干扰植物体内的离子平衡,进一步影响整体营养状况。 4. 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 铁参与活性氧(ROS)的清除系统,有助于增强植物对干旱、高温、病虫害等逆境的抵抗能力。 - 缺铁会降低植物的抗氧化能力,使其更易受氧化损伤。   缺乏与过量的影响: - 缺铁: - 叶片黄化(新叶明显),严重时叶脉也变黄,影响光合作用。 - 生长迟缓、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 在碱性或石灰性土壤中,铁易被固定为不溶性形式(如Fe(OH)₃),导致植物难以吸收,即使土壤中铁含量较高也可能出现缺铁症状。 - 铁过量: - 虽然植物对铁的需求量低,但在酸性土壤或过量施用铁肥时可能发生铁中毒。 - 表现为根系受损、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因产生过量活性氧)、影响其他元素(如磷、锌、铜)的吸收。   农业应用建议: - 在碱性土壤中,可施用螯合铁(如EDTA-Fe、DTPA-Fe),提高铁的有效性。 - 合理搭配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和pH,促进铁的吸收。 - 避免过量施用铁肥,以免造成毒害或元素失衡。 总之,亚铁离子虽需求量微小,但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养分代谢及抗逆性均不可或缺,是保障植物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关键微量元素之一。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1. 核心成分与化学式差异 - 硫酸铁:化学式为 Fe₂(SO₄)₃,铁元素为 +3价(三价铁),是铁的高价态硫酸盐。 - 硫酸亚铁:化学式为 FeSO₄,铁元素为 +2价(二价铁),是铁的低价态硫酸盐,常见结晶形式为“绿矾”(FeSO₄·7H₂O)。 2. 关键物理性质差异 对比项 硫酸铁(Fe₂(SO₄)₃) 硫酸亚铁(FeSO₄) 颜色 固体为灰白色/淡黄色,溶液呈 棕黄色 固体为浅绿色(结晶),溶液呈 浅绿色 溶解性 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 易溶于水,水溶液易被氧化(变棕黄) 稳定性 稳定,不易被氧化/还原 不稳定,易被氧化为三价铁(需密封保存) 3. 主要用途差异(数据化实践场景) 硫酸铁(Fe₂(SO₄)₃) - 水处理:作为絮凝剂,投加量 20-50mg/L,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COD,适用pH范围6-9,絮凝速度比硫酸亚铁快30%。 - 工业领域:电镀行业用于铁盐钝化液(浓度5%-10%);印刷制版中作为腐蚀剂。 - 农业:酸性土壤改良剂,每亩用量 10-15kg,同时补充铁元素(但吸收率低于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FeSO₄) - 农业/水产:果树缺铁性黄化症防治,叶面喷施浓度 0.2%-0.5%;水产养殖中调节水质(每亩用量5-8kg),预防鱼类贫血。 - 水处理:作为还原剂(如处理含铬废水),或与石灰配合作为絮凝剂(投加量30-80mg/L)。 - 工业:制造铁系颜料(如氧化铁红),或作为食品添加剂(铁强化剂,每日允许摄入量0.8-1.5mg/kg体重)。 4. 化学性质核心差异 - 氧化性/还原性:硫酸铁(三价铁)具有 氧化性,可与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二价铁)具有 还原性,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三价铁(如溶液放置后变棕黄)。 - 水解性:硫酸铁水解程度更强,水溶液酸性更显著(1%溶液pH≈1.5-2.0);硫酸亚铁1%溶液pH≈3.0-4.0,水解产物易形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后续氧化为氢氧化铁)。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