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长期摆烂后,如何快速找回状态?用这5件小事,帮你跳出负循环 下班后累得只想刷手机?心里明明知道该做事情了,但身体就是不听使唤。 结果越刷越空虚,越空虚越焦虑,第二天带着愧疚感,继续新一轮的循环 该怎样改变着一切呢?首先我们要有一个认知:所有好的转变都是从行动开始的,而不是停留在脑海,之所以行动难以坚持,是因为我们设定的行动目标太高了,今天分享 一套成本几乎为零的很容易做到且非常有效的‘系统重启五件套’——早冥读写跑。 它不是什么宏大计划,而是帮你把垮掉的状态,一件件捞起来。 1. 【早起——抢回时间的‘作弊码’】 别逼自己5点起床。比平时早15-30分钟就行。用这偷来的时间,喝杯水,看几页书,或者单纯发个呆。核心是:完成一次‘我掌控了今天’的心理确认。今天一开始就有了成就感。 2. 【冥想——给大脑的‘强制关机’】 不是让你打坐1小时,就5分钟。坐直,闭上眼睛,只做一件事:感受呼吸。脑子里想法乱飞没关系,发现飞了再温柔地拉回来。这就像给过热的大脑CPU清灰降温。 3. 【读书——和顶级智者的‘茶话会’】 扔掉‘必须读完一本’的包袱。告诉自己:‘我今天只读1页就行’。往往读着读着就停不下来。关键是保持‘每天都在和聪明人聊会儿天’的节奏。 4. 【写下来——把知识‘钉’在大脑里】 不是写长篇大论。读完书后,在笔记本或手机上,用你自己的话写1-2句‘核心收获’。这个过程相当于把看来的知识,亲手安装进你自己的操作系统。 5. 【跑步——给身体的‘系统升级’】 不是非得跑5公里。下楼慢跑几分钟,或者快走10分钟。让身体出汗,大脑会诚实地分泌内啡肽奖励你,比刷手机获得的多巴胺高级且持久。 “这五件事,不是一个要你满分答卷的考试,而是一个状态调节器’。只做无痛启动,不做暴力坚持。 当你感觉生活失控时,随便从里面挑一件最小的事来做,都能帮你打破负循环,重新找回‘踩在地上’的踏实感。 #好书分享 #个人成长 #自我提升 #认知觉醒 #摆脱焦虑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与其精神内耗,不如解决问题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历:白天什么都没干却觉得特别累,晚上躺在床上,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复盘今天说错的话、做错的事,甚至开始担心几个月后的某个截止日期。这种无休止的自我消耗,就是典型的内耗。它不解决任何问题,却实实在在地消耗着我们的精力和快乐。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内耗的根源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我们对事情的恐惧和想象把它放大了无数倍。就像深夜觉得天大的难题,在睡了一觉后,常常会发现“也就那么回事”。真正拖垮我们的,从来不是外界的压力,而是脑海里那个不断自我批判、不断预演失败的声音。当你停止在脑海里编故事,开始在手头上做实事,内耗就失去了它的燃料。 五个停止内耗的实用方法: 1.建立“5分钟行动法则” 一旦开始胡思乱想,立刻挑一件能做的事,哪怕只是整理桌面、写个开头,专注做5分钟。行动是打破反复思虑最直接的方式。 2.练习“事实与想象分离” 问自己:“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还是我脑补的剧情?”写下事实部分,你会发现问题通常比想象中小得多。 3.设定“担忧时间盒” 每天给自己固定的10分钟专门用来担忧,并把所有焦虑写下来。一旦其他时间又开始内耗,就告诉自己:“留到明天的担忧时间再处理。” 4.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内耗常源于对完美的执念。允许自己先交出一个70分的版本,你会发现,一旦开始,剩下的30分自然会在行动中补齐。 5.进行“物理环境切换” 当思绪陷入死胡同时,立刻起身换个环境。去接杯水、下楼走一圈、洗把脸,身体的移动能有效打断思维的僵局。 真正成熟的人,不是没有烦恼,而是懂得把精力留给那些能改变的事。当你把用来反刍过去、焦虑未来的时间,都投入到解决当下的一个问题、完成手头的一项工作,你会发现,生活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拒绝精神内耗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41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5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8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7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50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6
00:00 / 3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