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感统训练与自闭症干预的关系。 许多关注柠檬成长的家长朋友们可能有一个印象,觉得我们主要依靠感统训练来进行干预。其实,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核心观点:感统是我们使用的方式,而非干预的核心。我们的干预核心始终是这三项关键能力: • 目光交流——连接世界的窗口 • 听从指令——沟通理解的桥梁 • 强制性专注——学习能力的基础 这三项能力,恰恰是改善自闭症核心症状的关键所在。 在柠檬的成长过程中,感统器材对我们来说更像是一种媒介,感统游戏则是我们精心设计的场景。我们通过独木桥、标志桶、波速球等这些感统器材组合成的游戏,创造出大量与孩子进行眼神交流的机会,提高听从指令的频率,帮助孩子进入被动专注的状态。 当您陪着孩子进行这些游戏时,重要的不是动作是否标准,不是完成度有多完美。真正珍贵的是——游戏中你们交换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语言的互动,每一次肢体语言的交流,每一个情绪的分享。这些真实的连接,才是我们干预的真正目标。 至于感统能力本身的提升,更像是这个过程中水到渠成的礼物。 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帮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应该将有限的精力聚焦在改善孩子的核心症状上。 最后,衷心祝愿每个星星的孩子,都能在理解与爱的陪伴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自闭症家庭干预 #自闭症小朋友 #感统训练 #专注力训练 #亲子陪伴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教唐宝说话:没有捷径,唯有陪伴与环境浸润!不少唐宝妈妈吐槽孩子不开口,跑遍康复机构却效果甚微,甚至想放弃。其实我一直觉得,教唐宝说话从不是靠几节康复课就能解决的,日常交流里的点滴浸润才更重要——我既是芳鸣的妈妈,更是她全天候的老师。 教唐宝哪有容易的?耐心早被反复打磨:长句得拆成单字、词语慢慢教,怕她压力大不敢开口;教发音时,我会让她盯着我的嘴形、看舌头动作,哪怕她迟迟不发声,或是读得拗口模糊,也得一遍遍地练,直到不看课本也能听懂她的话。教一篇文章到最后,我自己都能倒背如流,就盼着她能跟着开口。 很多人以为芳鸣上过专业康复课,其实她一天都没去过。康复机构的技巧方法固然有用,但高昂开销以及一个完整的人工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更关键的是,语言学习离不开长期练习——就像学英语,脱离了交流环境,再好的基础也会荒废。对唐宝来说,语言环境远比技巧重要:小孩学说话从不懂语法句式,听多了自然就会表达,唐宝也一样。 哪怕她不回应,我也会天天陪她唠嗑、读绘本,用有声读物磨耳朵;等她识字后,就坚持每天阅读。别着急,她听进去的每一句话、记在心里的每一个词,说不定某天就会突然从嘴里冒出来。教唐宝说话没有捷径,靠的就是家长日复一日的陪伴、沟通与坚持,愿每个唐宝都能在温暖的语言环境里慢慢开口。#唐氏综合征 #唐宝成长 #母爱陪伴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8
昨晚在这位老师的评论区里发了女儿的解题过程,没想到引发大家如此激烈的争论。有的家长认为新方法“多此一举”,执着于过去的解题思路;有的家长认为新方法考虑到孩子们思维的长远价值;还有的家长甚至有了躺平的念头。 我想谈谈我的感受。其实我们在聊这个话题的时候,已经偏离了“哪种方法更好”的本身,而变成了我们是否愿意相信孩子的成长能力?是否愿意帮助孩子适应现在的教育环境? 我们总习惯用自己过往的经验评判当下的教育,用“我当年就是这么学的”来衡量新方法的合理性,却忽略了孩子正处在一个更注重逻辑建构的教育环境中。过去的“移项变号”是快捷的解题技巧,而现在的“等式性质”,是在帮孩子搭建数学思维的基石。这个过程或许有些曲折,孩子可能会暂时卡顿、犯错,但这正是他们理解本质、形成能力的必经之路。 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让孩子复刻我们的过去,而是让他们拥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思维高度。 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们的适应能力,他们远比我们想象更擅长接纳新事物;更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当我们放下偏见与焦虑,给予孩子耐心与鼓励,他们自然会在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解题节奏,更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比答案更重要的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 您有什么样不同的观点,也来说说吧。#一元一次方程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方程#相信相信的力量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程复生1周前
这几天发了两个关于孩子的视频,我没想到会引发这么多的讨论,这几天我几乎是住在了评论区。那个感觉,特别像有成千上百个家长,坐在一个大厅里,每个人都在讲着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故事。听着听着,就像有一盆冷水,把我给浇醒了。 我今天迫不及待想分享一下,来自这个“家长大会”带给我的巨大收获。这条视频,不是要给大家答案,我也只是这个“家长大会”中,发言的一个普通家长。我想告诉很多和我一样焦虑的家长:你不是一个人在挣扎,而且,错的也不一定都是孩子。 我的第一个收获是,这个评论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焦虑。我一直以为,就我家孩子这样——冷漠、顶嘴、房间像垃圾堆、写作业磨蹭、不爱学习……结果每一条吐槽的评论下面,都能找到“同款”!我发现这不是某个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这一代孩子的“普遍症状”!这是一种社会性的普遍问题。 第二个收获更关键。就是这些普遍性的问题,比如不爱收拾、学习动力不足、生活习惯差异,绝不是简单的“孩子不听话”或者“家长没教好”,我觉得这个背后有深刻的社会性因素。 咱们得承认,我们和孩子,几乎是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 在我们世界里,东西稀缺,路就那么一条:好好读书,出人头地。但在他们世界里,物质过剩,信息爆炸。我们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是有一种“生存危机感”在驱动我们努力学习,但是他们不一样,他们现在身边充满了各种比学习更刺激的即时快乐。所以这就不全是懒的问题,还有人性的问题。 在我们的世界里,成功路是独木桥。但在他们的世界里,成功是立交桥,当网红、玩电竞、二次元文化,不管我们是否认同,这些多元的东西都是存在于他们世界当中的成功可能和生存方式。这个没法控制,因为网络上到处都存在着这些东西。 而且,我们这一代父母可能是史上最致力于“科学育儿”的一代,科学到要对孩子的一切都进行“科学的管控”,以前封建社会是包办婚姻,现代社会是包办育儿。过度的包办和精细管理,把他们学习“责任感”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给亲手弄丢了。  所以,看了那么多评论,我再回头想想自己天天跟儿子喊的那句“我都是为了你好”,真的挺傻逼的。我现在就觉得很多问题不能往大了看,得往小了看,都放松一点吧,可能亲子关系的转机,就是从我们承认自己的焦虑和无力开始的。#孩子教育 #亲子关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教学分享: 自闭症表情情绪教学可按从基础认知到情景应用,再到生活泛化的阶段逐步推进,配合正向强化,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表情识别与情绪表达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 基础认知阶段:先用表情卡片、脸谱图等教具,教孩子配对相同表情、指认“开心”“伤心”等基础情绪,从最鲜明的表情入手降低难度。再和孩子面对面坐于镜前,家长做夸张的大笑、皱眉等表情并喊出情绪名称,借助镜面视觉反馈,让孩子模仿表情以加深肌肉记忆。还可搭配简单词汇重复讲解,比如指着笑脸说“嘴角翘起来就是开心”。 2. 情景关联阶段:准备情景故事卡,像小朋友摔倒、收到礼物等画面,引导孩子联想对应情绪并说出原因。也可播放简短动画片,适时暂停,询问孩子画面中角色的情绪及诱因。同时用“情绪句型模板”强化关联,比如玩游戏时说“妈妈输了,妈妈不开心”,鼓励孩子模仿复述,帮其建立事件与情绪的联系。 3. 生活泛化阶段:日常中随时开展教学,比如逛公园时说“小朋友得到气球,笑得好开心呀”。还可设计跳棋比赛等小游戏,大人故意输了做出沮丧表情,引导孩子观察并说出对应的情绪。另外可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演练安慰哭泣的朋友等场景,将所学情绪知识运用到模拟社交中。 教学中要注意反复练习,孩子每有一点进步就及时给予玩具、表扬等正向奖励,同时根据其接受度调整节奏,不催促、多耐心引导。#日常分享 #斗智斗勇 #自闭症 #发育迟缓 #自闭症训练日常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9: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沈阳发出“星”邀约:加入全国自闭症免费救助示范联盟,共筑守护之路 在沈阳,有这样一项温暖而坚定的事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推进行动全国免费自闭症康复救助示范联盟(中国·沈阳)》正面向所有怀揣“守护自闭症群体”信念的伙伴,发出正式且迫切的邀约。 我们深知,“康复贵、康复难”是无数自闭症家庭肩上的重担,孩子渴望平等的康复机会,家长期盼能卸下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而这项扎根沈阳的靠谱项目,正以“免费康复+免费看护”为核心,直击星宝家庭的核心困境:从科学的康复训练到日常的贴心看护,从早期干预到职业技能培养,全链条服务不向家庭收取一分费用,只为让每个星宝都能无负担地拥抱专业帮助,让每个家庭都能少一份焦虑、多一份前行的力量。 这不是孤军奋战的征程。联盟已整合医疗、教育、公益、社工等跨领域资源,构建起覆盖自闭症群体全生命周期的“评估-干预-支持-保障”闭环,更吸引12国落地“蓝色伙伴关系行动”公益项目,让守护的力量跨越国界、汇聚沈阳。 现在,我们期待你的加入——无论你是特教领域的专业人士、热心公益的企业代表,还是愿意为星宝们奔走的普通人,只要你心怀善意、愿付行动,就能成为打破壁垒的一份子。让我们以联盟为纽带,用专业护航、用爱心聚力,让沈阳的星夜因我们的携手而更亮,让每个自闭症家庭都能看见希望、拥抱未来!#自闭症#自闭症康复机构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