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9
《江堰余温》 夜伴孤灯照日还,洗却人心江都堰。 是谁画出风凌乱,总叫故事喻瞬间。 霜侵鬓角情未减,雨打窗棂梦仍鲜。 岁月磨平锋棱后,余温藏在字中牵。 作者—诗画 释义: 1. 夜伴孤灯照日还:长夜独对孤灯,灯光虽微却映着对白日归程的期盼,藏着漂泊途中的孤寂与守望; 2. 洗却人心江都堰:都江堰的江水澄澈奔流,不仅是千年水利奇观,更像能涤荡人心的清流,洗去内心的尘嚣与浮躁; 3. 是谁画出风凌乱:风本无形,却被时光与心境勾勒出“凌乱”的模样,暗喻世事无常、人生境遇的起伏不定; 4. 总叫故事喻瞬间:世间所有悲欢离合的故事,终究都浓缩在一个个转瞬即逝的片段里,虽短暂却深刻难忘; 5. 霜侵鬓角情未减:岁月如霜,悄悄染白了鬓角,可藏在心底的那份情意,从未因时光流逝而消减; 6. 雨打窗棂梦仍鲜:风雨敲打窗棂,声声入耳,当年怀揣的梦想却依旧鲜活,未曾被现实磨平棱角; 7. 岁月磨平锋棱后,余温藏在字中牵:时光慢慢磨去了年少时的锋芒与冲动,而过往的温暖、牵挂与念想,都藏在文字里,化作绵长的羁绊,时时牵动心底的柔软。 ——后语:人生吶在自己的生活里通透而在别人的视野中凌乱,皆因对一个人多了一份对比 殊不知每个人自身都有光源也有暗夜。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70
00:00 / 07: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03
病中感怀 五代·李煜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小艺AI解析李煜的《病中感怀》: 一、意象解析 自然意象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以“风”“雨”的凛冽与阴冷,强化病体受寒、愁绪郁结的苦痛。风如刀刃侵骨,雨似悲泣堵喉,自然景象与身心煎熬融为一体。 “夜鼎唯煎药”:药鼎夜夜煎熬,暗示疾病缠绵反复,同时隐喻生命如药汁般苦涩耗竭。 衰老意象 “憔悴年来甚”“朝髭半染霜”:容颜枯槁、须发斑白,直写肉体衰败,更暗指国破家亡后精神世界的崩塌。 宗教意象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以“前缘”(因果宿命)叩问“空王”(佛陀),体现对命运的无力感与信仰的虚无化,宗教慰藉在绝望中失效。 二、情感剖析 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绝境 病痛折磨(“侵病骨”“煎药”)与亡国之痛(“萧条益自伤”)交织,身体衰微成为家国沦丧的具象投射。 “咽愁肠”中“咽”字极重,愁绪如鲠在喉,欲诉无门,凸显窒息般的压抑。 对宿命的质疑与幻灭 末句以诘问收束,否定佛教因果(“前缘”),质疑神明(“空王”),展现从虔信到幻灭的心路转折,呼应李煜后期词中“人生长恨水长东”的终极悲慨。 三、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亡国囚徒的创作语境 此诗作于李煜被俘至汴京后。昔日帝王沦为阶下囚,行动受限、尊严尽失,诗中“萧条”“自伤”实为政治命运巨变的余响。 北宋严密监控下,李煜不敢直言故国之思,转而借病痛抒写隐痛,形成“以病喻国殇”的隐喻体系。 艺术风格的嬗变 李煜后期作品褪去早期宫廷诗的浮艳,语言凝练直白(如“憔悴”“染霜”),情感浓度极高。此诗以病体为切口,剖开个体苦难与历史洪流的碰撞,开宋词“以血书者”之先声。 结语 《病中感怀》以极简笔墨,将肉体病痛、精神困顿与历史悲剧熔铸为沉郁的生命绝唱。李煜借“病”这一私人化体验,完成对个体存在与王朝兴亡的终极叩问,其悲怆穿透时空,成为古典诗词中“苦难美学”的典范。 #诗词吟诵湖南方言版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欣赏唐诗。这是杜牧充满忧思与感慨的一首抒情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诗人在初冬寒夜中的孤独与迷茫。 诗的意思: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卧病,偶尔喝杯酒解忧愁,客居异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明年又有谁在此凭依栏杆呢? 首句诗人以汉代汲黯自比。汲黯因直言进谏被贬为淮阳太守,杜牧借此暗示自己因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的遭遇。“偶求欢”的“欢”指酒,暗点诗题“饮”,表明诗人借酒消愁,以求片刻慰籍,语意沉痛而措词委婉。次句进一步渲染诗人的失意情怀。“客袖侵霜”既描绘了初冬的寒意,也象征诗人多年宦游的艰辛与孤独。此句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寒霜与烛光交织,更显心境凄凉。“砌下梨花一堆雪”看似纯景,实则情由景生,诗人罢酒凭栏,见阶下积雪如梨花堆簇,茫茫夜雪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这里以景衬情,将自然景象与内心孤独相融合,为后句的感慨埋下伏笔。末句以反问作结,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以及壮志难酬的隐痛。这一问不仅是对自身命运的茫然,更是对人生漂泊的终极叩问,使全诗的情感达到高潮,余韵悠长。 杜牧这首诗只有28字,却将自己在寒夜里独自饮酒的苦闷,形象地展现得深沉感人。寒冷的夜,清冷的酒,衣服与蜡烛上的寒霜,无不透着忧与愁,忧愁自己不能归家,不能身仕要位,寒夜冰霜下,默默地看着梨花般的积雪发呆。 #每日古诗词 #中华文化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0
00:00 / 07: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64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创作灵感 #原创诗词#行香子#立冬 这首《行香子·立冬》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古典词作,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立冬时节的自然景象,进而抒发了对人生聚散、岁月流逝的豁达情怀。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鉴赏: 一、意象营造与景物描写 上阕开篇“木叶摇空,残菊栖丛”,以“摇空”“栖丛”二词勾勒出深秋将尽、万物凋零的萧瑟之景。“渐霜侵、瓦角凝踪”进一步点出立冬时节霜气渐浓、寒意渐深的特点,“凝踪”二字赋予霜痕以人的踪迹感,含蓄而富有诗意。“烟浮远岫,风敛秋容”则将视野拓展至远山,烟岚缭绕,秋风渐歇,秋意收束,为下文“雁南征,虫匿迹,水初封”的物候变化做了铺垫。这三句排比工整,节奏明快,将立冬前后自然界的典型特征一一呈现,画面感极强。 二、情感过渡与哲思升华 下阕由景入情,“芸窗漫卷,甘茶细煮”二句,在清冷的冬景中注入了一丝暖意与闲适。然而,这种闲适很快被“念尘缘、聚散匆匆”的感慨所打破,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生离合无常,情感自然过渡。紧接着“心随云淡,何计穷通”,则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胸襟——既然世事如浮云变幻,何必计较仕途的穷通、命运的起伏?最后“任岁华移,鬓边改,影朦胧”,以时间流逝、容颜老去的无奈,反衬出内心的从容与淡然,“任”字统领全句,尽显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三、格律与语言特色 此词采用晁补之体《行香子》格律,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语言清丽自然,不事雕琢,如“摇空”“栖丛”“凝踪”等词,看似平淡却意蕴丰富;“雁南征,虫匿迹,水初封”与“岁华移,鬓边改,影朦胧”两组排比,结构对称,气势贯通,增强了词的韵律美与表现力。 四、主题意蕴 整首词通过立冬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人生聚散的无奈,以及对世俗功名的超越。在清冷萧瑟的冬景中,作者寻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体现出一种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与道家“顺其自然”思想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 综上所述,《行香子·立冬》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语言凝练的佳作,既有古典词的韵味,又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读来令人回味无穷。@DOU+小助手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59: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9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