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我们教会孩子分清观点、事实和感受,其实就是告诉孩子:观点是别人的事,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感受是你自己的事】 我记得 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他的经典著作《哲学研究》这么说的:“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 那么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当我们教孩子清晰区分观点、事实和感受,其实是在教他们用更开阔的语言,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去建立稳固的自我。 我今天的一点思考,分享给大家:很多人对孩子会说:“他骂你了?你不要理他!”或者“他说得对不对啊?你自己要想清楚。”但这样模糊的说教其实并没能帮孩子真正理解,到底什么在伤害他,什么才是真正影响他的力量。 一个无法分辨观点、事实、感受三者的人,很容易混淆“别人怎么看我”和“我到底是谁”之间的边界。 我这里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听到同学说“你这件衣服好丑”,立刻就陷入羞愧、难过甚至愤怒的情绪里。他为什么会这么受伤?因为他不自觉地把别人的观点(“衣服丑”)当成了事实(“衣服真的丑”),从而直接威胁到自己的自我价值感。 但实际上: 事实是:“同学说了‘你这件衣服好丑’这句话。” 观点是:“他认为我的衣服很丑。” 感受是:“我很难过、很丢脸。” 所以,当孩子能清楚地分开这三层东西时,他的自我价值感就不会那么脆弱,他内心的防御机制也就会更有弹性。真正伤害人的不是观点,而是观点被误以为是事实,为什么我们会对别人的话这么敏感?因为我们常常在无意识中,把别人的看法当成了对自己的真实判断。 小时候被老师或家长批评:“你怎么这么笨?”孩子一旦误把这个观点当成事实,潜意识就种下了“我不行、我不够好”的种子。这种负面认知,往往伴随一生,长大后再成功,也无法摆脱深藏的自卑感。 如果小时候就能明白:“你笨”只是别人眼中的观点;事实可能是“这道题我没做对”;我的感受是“我对自己有点失望”。就不会这么脆弱敏感了。#好身材好气质 #女神范 田夫人慧宇教育王太太山然本人04080613……田夫人慧宇教育王太太山然❤本人04270309……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