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
00:00 / 04: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论语》季氏第十六.0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今译 孔子说:"天下太平的时候,制礼作乐与出兵征伐都由天子决定;天下混乱的时候,制礼作乐与出兵征伐就由诸侯决定。由诸侯决定,那么这个国家大概再传十代,很少有不亡的;由大夫决定,这个国家大概再传五代,很少有不亡的;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的政权,这个国家再传三代,很少有不亡的。天下太平的时候,大夫不会专权,百姓不会议论政治的是非。" 引述 天下有道,指政治清明。君有君的风范,臣也守臣的本分。礼乐是导正人民的教化媒介,征伐是正人的消极手段,当然都应该由天子来颁布,表示神圣而庄严。 礼乐出自诸侯或大夫,象征天下无道,必然徒具虚文而丧失应有的功能。社会动乱,自然传不了十世或五世。 家臣掌理国事,那就更加荒唐。礼乐的神圣性与庄严性完全丧失,传不到三世,自在意料之中。 天下太平的时候,老百姓安居乐业,不觉得有政治力量的存在,所以不非议政府。可见庶人不议,表示政治清明,人民十分满意。 生活智慧 (一)孔子倡导德治,并不反对法治。对于组织上下的正常关系,非常重视。若是下面的人,逾越了职权,也就是现代所说的越权,必须依法加以限制,以免制造混乱,破坏应有的秩序。 (二)法治以德治为基础,才是真正的德治。德治可以包含法治,两者并不冲突。法治却常常包含不了德治,这才是强调法治的人士,应该特别加以注意的地方。 (三)天下有道或无道,从人民的普遍反应,可以看得出来。政治清明,民众不觉得政治有那么重要,这才是良好的现象。民众太热衷政治,并不是好事情。 #论语遍地开花 #读书分享 #论语的生活智慧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