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总在“戒痛苦”却发现快乐也变钝了?压抑负面情绪真的能“只关坏情绪”吗?情绪光谱被压缩后,生活怎么就成了“黑白电影”?答案藏在视频里~

【看完仍困惑?个案陪你从“知道”到“做到”】

如果你说:“道理都懂,可情绪麻木、战逃僵反应还是反复?”别担心——我的个案会用3重身份陪你落地“情绪完整性”👇

🔹 作为心理咨询师:从“根”上拆创伤的“旧程序”
创伤留下的“战逃僵”反应,本质是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失衡。我会陪你:

✅ 调节神经反应:用身体扫描重建身体与情绪的连接(情绪本就储存在身体里呀),让杏仁核不再“过度报警”,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回归平衡;

✅ 处理原始创伤:不只是“说出来”,而是从神经层面瓦解“不实用的防御模式”,让心理资源不再被内耗掏空——毕竟“压抑情绪”本质是在持续消耗自己呀~

🔹 作为催眠师:给“限制性信念”松绑

总觉得“我不配”“我做不到”?这些藏在潜意识的“情绪牢笼”,会让你困在“情绪光谱”的灰色地带。我会帮你:

✅ 打开信念枷锁:用催眠绕过“理性防御”,直接改写“我只能压抑”的旧剧本;

✅ 激活内在潜力:让你从“活着像机器人”到“敢要、敢选、敢创造”——毕竟情绪完整性的核心,就是“允许自己有欲望、有攻击性”呀~

🔹 作为成长教练+多领域“杂学家”:不做“温室里的情绪调节”

很多人说“做完咨询挺好,一到社会就打回原形”?因为多数调节只停留在“情绪表面”,而我会陪你:

✅ 用“高清镜子”照见自己:结合心理学、脑神经科学(懂杏仁核怎么影响情绪系统)、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帮你看见“战逃僵反应背后的社会适应逻辑”“限制性信念里的文化烙印”——就像给情绪光谱加了“多棱镜”,让你看见自己和世界的立体面;

✅ 落地现实问题:不只是“情绪好了就行”,而是用认知工具帮你解决职业卡点、人际冲突(毕竟“人是生活在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脱离现实的“平静”都是暂时的);

✅ 带走“可复用的工具包”:从身体扫描到自我慈悲练习,从神经调节技巧到认知拆解方法——不是“我帮你解决”,而是“你学会自己解决”~

#心理健康 #心理 #心理咨询 #情绪管理 #人生意义
00:00 / 07: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去哪了? 负面情绪的四个去向,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第一种是最直接也是最让人崩溃的去向; 未被主动释放后的压抑和生理性转化, 转化为身体一些症状(如头痛、失眠、胃痛等等)或转化成某种行为(如逃避、暴怒)。 所以这种情绪的外化,是在为了保护自身传递出来的一个信号,它告诉自己“你现在需要主动介入”。 介入后是什么样呢? 这就是第二种处理方式 当比较理智的介入,主动的释放情绪:通过倾诉、哭泣、运动等方式直接表达出来,将情绪向外宣泄出去。(有时这会需要第二个人来倾听,这对有些没有倾诉者来说是困难的) 还有一种更加理智有效的处理方式; 通过认知加工:意思就是说,通过理性思考、自我调节,逐渐淡化或转化为更中性的情绪(比如从“愤怒”变为“理解”。把气愤难过转变为思考背后感受),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同时也是最困难的,它需要一个前提(对这个世界抱有善意)。只有拥有与善意连结的能力才会懂得什么叫自爱。核心是同理自己,允许自己的不足,允许自己的错误,允许一切的发生。 还有种方式比较难以理解的方式,通过梦境抒发情绪,它更像情绪的“临时中转站”。 这个在这里就不细讲了。 需要了解的,我放在评论区。 学会思考,学会对这个世界抱有善意。 我是依依爸爸,下期见。 把梦境当作负面情绪的一种“出口”。 当清醒时未处理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委屈)积压在潜意识中,睡眠时大脑可能通过梦境对其进行“加工”——比如梦到冲突场景、恐怖画面,或是模糊的压抑感。这本质上是潜意识在尝试整合、释放这些情绪能量,虽然不一定能完全解决,但可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简单说,梦境更像负面情绪的“临时中转站”或“隐晦表达”,而非最终的“终点”。真正的化解往往还需要清醒时的主动面对和处理。 #热点 #涨知识 #万万没想到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